北京时间 2025 年 4 月 29 日 4 时 10 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有了大动作。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 / 远征二号上面级一飞冲天,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 03 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完美收官。这可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 573 次飞行,每一次飞行都承载着国人对太空探索的无限期望,这次也不例外,为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实在这之前,2025 年 1 月,卫星互联网低轨 02 组卫星就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2 月 11 日 17 时 30 分,它们搭乘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这一系列动作,表明我国在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发射领域稳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迈进。
那为啥要发射这些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呢?原来,当下 5G 技术虽说普及了,传统通信技术打造出高速移动互联网络,可全球仍有大量互联网覆盖盲区,超 30 亿人没法享受便捷互联网服务。在偏远山区、海洋、沙漠这些地方,传统地面网络设施部署难度极大,而卫星互联网能突破地理限制,给这些地区送去网络服务,缩小数字鸿沟。遇到自然灾害,地面通信设施易遭破坏致通信中断,卫星互联网却有更强抗灾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并且,物联网、智能交通等新兴技术发展,对全球无缝覆盖网络连接需求猛增,卫星互联网正好能为这些应用提供广泛、稳定的网络连接支持。
低轨卫星,通常运行在距离地球表面约 160 公里到 2000 公里的轨道。它轨道高度低,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组网所需卫星数量相对少,建设成本和周期较短,能更快实现全球卫星信号覆盖。不过,低轨卫星绕地球运行速度快,要保持连续通信,就得有更多卫星实现全球覆盖,这增加了系统复杂性和管理难度。而且卫星寿命相对短,需频繁发射新卫星补充替换,运营成本可不低。
尽管有挑战,但低轨卫星商业应用前景依旧良好。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介绍,低轨卫星应用广泛,在智能农业领域,能远程监测和控制广袤农田,实时获取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况等数据,助力精准农业;在航空和航海领域,能提升互联网连接质量,让乘客飞行途中流畅看高清视频、视频通话,让船员及时获取气象和航运信息。
未来,等卫星互联网成熟,公众将成为最大受益群体。大家通过手持终端或车载终端,随时随地接入卫星网络,享受高速、稳定互联网服务。想象一下,在偏远山区旅游,也能随时发朋友圈分享美景;在海上航行,能和家人畅快视频通话。这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让世界变得更小,联系更紧密。大家是不是很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呢?快在评论区分享你对卫星互联网的畅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