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这场始于2022年2月24日的军事较量,迅速演变成了全球大国力量博弈的新战场。如今,三年时间已逝,世界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特朗普2.0时代,美国对欧洲盟友的态度发生剧变,转而寻求与俄罗斯单独会谈。在这一背景下,俄乌冲突能否迎来新的转机?中国又将在这场全球变局中扮演何种角色?
不久前结束的慕尼黑安全会议,被许多人视为全球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会上,美国副总统的演讲让东道主欧洲感到不安,他描绘了一幅多极世界的图景,这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美国对单极霸权地位的放弃。然而,对于欧洲和乌克兰来说,美国的这一转变却难以接受。他们迅速组织了一场由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起的圆桌会议,探讨如何应对美国这一“背叛”。
在三位嘉宾——上海外国语大学杰出教授黄靖、俄罗斯哲学家亚历山大·杜金、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教授武克·耶雷米奇的眼中,慕尼黑安全会议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时刻。耶雷米奇认为,尽管这次会议是否真正预示着多极化世界的开端还存疑,但早在2007年,普京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演讲就已经是多极世界的第一个明确信号。他指出,当时普京谈到了北约东扩对俄罗斯安全的威胁,这一演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杜金教授则更进一步,他认为特朗普的上台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场真正的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仅是政党之间的更迭,更是世界原则、国际政治和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的深刻变化。特朗普对自由主义、全球主义等西方主流政治理论提出了挑战,他的政策主张和行动都在破坏着单极全球主义自由主义的既定真理。
黄靖教授同意杜金的观点,并指出特朗普的政策更像是杰克逊主义的回归。杰克逊主义强调美国优先,主张美国应脱离旧世界的事务,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和安全。然而,在特朗普时代,这种回归并非简单的孤立主义,而是试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新确立美国的全球大国地位。
对于多极世界的重塑,中俄两国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耶雷米奇指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中国以一种非常强大的方式展示了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而俄罗斯则在乌克兰战场上成功地挑战了美国的军事垄断地位。这两个事件都标志着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然而,杜金教授却对特朗普所谓的多极化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特朗普虽然放弃了威尔逊式的民主领袖态度,但并没有回到孤立主义。相反,他提出了美国霸权和领导力的新模式,但这种模式仍然建立在霸权的基础上,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美国文明和价值观。这与中俄所倡导的多极化理念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黄靖教授指出,关于这场冲突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叙事。一种叙事将俄罗斯视为“入侵者”,认为其行动是对欧洲安全和稳定的威胁;而另一种叙事则强调这场冲突是俄罗斯对美国领导的西方国际秩序的反抗,旨在拯救俄罗斯和斯拉夫民族,并重建一个更加公平与和平的国际秩序。
在这一点上,杜金教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俄乌冲突并非简单的领土争端或民族矛盾,而是全球大国力量博弈的缩影。这场冲突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国际秩序的形成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