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真的是“怂”吗?他可比你想得更精明。
三国时期,魏国强大,蜀汉弱小。
蜀汉靠着秦岭天险勉强立国,但诸葛亮偏偏要北伐,频繁挑衅曹魏。按理说,魏国兵强马壮,蜀军主动送上门来,魏军正好一波歼灭,直接解决问题。
可现实却不是这么简单。魏军选择坚守不出,甚至还被人嘲笑“畏蜀如虎”。
这到底是打不过,还是另有隐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诸葛亮太谨慎,魏军根本找不到机会下手

魏明帝刚开始真想干掉诸葛亮。他在次北伐时就说了,这人贪图三郡,知进不知退,正是个好机会。
结果呢?街亭失守,诸葛亮直接撤退,干净利落,完全不给机会。
再看次北伐,诸葛亮避开司马懿,转头干掉郭淮和费曜,割了上邽的麦子。
粮草到手后,他又从容撤回大营,连张郃追击都被他伏击射死。这一套操作下来,魏军连渣都没捞着。
司马懿后来看他留下的营垒,直呼“天下奇才”。你说这么个滴水不漏的人,魏军怎么可能抓住他?

2. 魏军真没那么强,实力分散,顾头不顾尾
别看魏国国力强大,但它的敌人也多得很。
东边要防着东吴,北边还有鲜卑捣乱,辽东的公孙渊也不省心。能调到西线的兵力其实不多。
次北伐时,蜀汉在箕谷、祁山的兵力甚至超过了魏军。次北伐时,魏军更是被打得惨败。
你说这种情况下,魏军怎么敢轻易主动出击?别到时候歼灭战没打成,反而被诸葛亮来个反杀,那可就尴尬了。

3. 地形不占优势,硬打风险太大

蜀汉靠山立国,双方交战的地方基本都是山地。
魏军骑兵厉害,擅长平原作战,可在山地里根本施展不开。相反,蜀军擅长山地战,尤其是弩兵,用得出神入化。

举个例子,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王双追击蜀军,结果被埋伏射杀。张郃呢?也是追击途中被伏击射死。
这些例子都说明,魏军在山地里主动进攻,风险实在太高。与其冒险,不如坚守,把蜀军耗到粮尽自己撤退,这才是稳妥的选择。


魏军不是不想灭掉诸葛亮,而是没那个条件。诸葛亮的谨慎让魏军无机可乘,分散的兵力限制了魏国的优势,复杂的地形更是让魏军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所谓的“坚壁不出”并不是怂,而是权衡之下的最优选择。魏明帝和司马懿可比你想的冷静得多,毕竟,谁也不想冒险把自己变成下一个张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