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1日,中国社会广大中下阶层民众,终于在三年疫情叠加经济下行的困境中,听到两个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好消息:个税缴纳有所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
个税缴纳有所降低是指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这对于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下阶层家庭来说相当于适当提升他们的个税起征点,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压力。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可向承贷金融机构提出申请,由该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置换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当初许多在商贷利率5%以上购房的家庭有可能通过置换将利率下调到4%左右,每月可节省几百人民币到上千元的还贷利息。
前几年,中国社会有大量家庭在房价和商贷利率都处于高点的时候购房,掏空积蓄。如今,房价和商贷利率都一再下降,当初购房的家庭面临巨大的压力,感到被剥夺。他们购房时的房价本就处于历史性高点,许多家庭甚至掏空了他们的储蓄,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自嘲为国家接盘。在房地产行业景气、经济上行时,他们勉强可以承受这种压力,但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增大,许多人要么失业,要么收入下降,此时再去承受高利率,并不合理。
个税缴纳有所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对于那些上有老下有小、背负房贷压力的家庭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减轻负担,是真金白银的好消息。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符合当下内地社会的形势,在一定程度上让身处“四座大山”困境中的中下阶层民众感到轻松些许。
长期以来,教育、医疗、养老、住房这“四座大山”让广大中下阶层民众焦虑不已。日益攀升的教育支出,无休止的竞争,让大量家长筋疲力尽。医疗保障水平的有限让广大中下阶层民众看病困难,一场大病经常让一个小康家庭陷入破产境地。养老领域的城乡差距和体制内外不平等,让那些没有保障的农民、农民工和城市中下阶层无路可退。大城市的高房价和高租金,掏空了无数家庭的储蓄和年轻人的梦想,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辛勤工作一生只是在为房东打工。在“四座大山”的困扰下,许多人不敢消费,不敢追求梦想,社会活力与创造力受到极大的抑制。
公平是一个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初心。一个社会只有让更多的年轻人敢于追求梦想,有施展抱负的空间,让中下阶层同样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才能激发出最持久的活力和创造力。伟人曾说过:“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中国已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问题仍然严重,经济下行和“四座大山”问题相互叠加。实实在在地减轻中下阶层的负担,将财富分配于民众,让更多的民众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才是内地社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