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教育“减负”,同时在美欧“快乐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家长要求学校有宽松的管理氛围,减轻对学生的约束和课业负担,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自由成长。
但是如果学校和老师真的按照部分家长所说的去做,大概率学生的成绩不会好到哪里去。即便是这样,家长们还会要求这样做吗?

日前,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所教班级期中考试批改后的试卷。满分100分的卷子,几乎清一色的只有十几分、二十几分,及格线以上的寥寥无几。
为什么考得这么差呢?这位数学老师表示,近年来隔三岔五有家长投诉,称学校对学生管理太严格、作业太多了,学校和老师们疲于应对,被折磨得狼狈不堪,最后索性随了他们的愿,不再对学生那么操心了,只要他们在学校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就行。结果就是,无论是哪个年级、哪个科目,除了极少数学生的成绩尚可,大多数学生都差强人意,能够考及格的少之又少。
虽然也有家长对孩子的成绩表达了不满,但是为了不得罪那部分“硬茬”,学校也不敢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方式,老师们也不敢管、不想管。

话说,这位数学老师所遇到的情况并不少见。一旦学校和老师向部分家长妥协,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那么结果就是大概率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变差。
因为勤奋和学习本身就是痛苦的事情,如果没有父母和老师的监督以及要求,大多数学生肯定会选择得过且过,上课打瞌睡、东张西望、搞各种小动作,课后也复习、不写作业,“加餐”就更别提了,毕竟这样才是最舒坦、最开心的。但是结果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学习不上心,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太少,学习成绩必然好不到哪里去。

这也反映了当下教育改革的困境所在。一方面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大,国家持续推进教育“减负”,转而实施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受到美欧“快乐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家长都将“快乐教育”跟素质教育和教育“减负”等同起来,并裹挟教育部门和学校实行宽松的管理,甚至导致学校和老师“躺平”、“摆烂”,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滑,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对于部分家长来说,出现这种结果或许正是他们想要的,但是绝大多数家长却不愿意看到,因为素质教育和教育“减负”不是“快乐教育”。不管教育再怎么“减负”,该学的知识还是要学的,该掌握的东西还是要掌握的;无论素质教育再怎么改革,“素质”都必须要有真材实料。而要想学扎实、出成绩,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听课、去练习、去思考,才能达到效果。
要想真正落实教育“减负”,实现素质教育,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