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是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层经理人员之间划分权力、责任、利益形成相互制衡、相互依赖的组织制度安排。核心就在于处理好“三会一层”的关系即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
第一、在实务中存在的共性治理问题
1. 形式化治理:制度停留在文件,执行流于表面。
2. 利益冲突:大股东、管理层与中小股东/公众利益失衡。
3. 科技治理滞后:数字化时代的数据安全、AI伦理等规则缺失。
4. ESG融入不足:环境、社会责任未纳入战略核心。
第二、公司治理不足的改进方向
1. 强化独立性:独立董事、监事选聘市场化。
2. 科技赋能:区块链技术提升信息披露可信度。
3. 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引入民企活力,民企优化股权结构。
4. 合规文化建设: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风控”
一、上市公司治理的要求及存在的不足
第一、上市公司治理的具体要求:
1. 法律依据:
《公司法》《证券法》、证监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2. 治理结构:
1>、设立独立董事(占比至少1/3),审计、薪酬委员会需独立董事主导。
2>、 严格信息披露(财务报告、关联交易、重大事项等)。
3>、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分权制衡。
3. 监管要求:
1>、 定期财务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
2>、 防止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如关联交易需独立董事审核)。
第二、上市公司治理的实务不足:
1. 独立董事形式化:
独立董事多为“名人挂名”,缺乏履职时间和专业能力。
薪酬由大股东决定,独立性受限。
2. 信息披露造假:
选择性披露、财务数据操纵(如虚增利润)。
3. 内部人控制:
董事长或CEO权力过大,监事会监督失效。
4. 中小股东保护不足:
- 股东大会投票流于形式,中小股东参与度低。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具体要求及实务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具体要求:
1. 法律依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国资委监管规定。
2. 治理特点:
1>、党组织嵌入治理结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2>、三重一大决策机制(重大事项需党委会前置讨论)。
3>、外部董事占多数,董事会决策科学化。
3. 监管重点:
1>、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强化审计和纪检监督。
2>、高管限薪与市场化选聘结合。
第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实务不足:
1. 行政干预过多:
地方政府或国资委直接干预企业经营决策。
2. 内部监督失效:
纪检、审计部门受同级党委领导,独立性不足。
3. 激励约束失衡:
高管薪酬与业绩脱钩,存在“躺平”现象。
4. 市场化改革滞后:
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进缓慢,人才选拔行政化。
三、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具体要求及实务中的不足
第一、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具体要求:
1. 法律基础:
公司法》为基础,监管相对宽松。
2. 治理特征:
1>、家族控股普遍,创始人集权管理。
2>、股权结构集中,决策效率高。
3. 合规要求:
避免关联交易利益输送,保障债权人权益。
第二、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实务不足:
1. 家族治理弊端:
1>、决策依赖创始人,缺乏制衡机制(如“一言堂”)。
2>、接班人问题突出,代际传承风险高。
2. 合规意识薄弱:
财务造假、偷税漏税、环境违法等问题频发。
3. 融资与治理矛盾:
引入外部资本后控制权争夺激烈。
4. 长期战略缺失:
注重短期利润,忽视ESG(环境、社会、治理)投入。
四、外资企业公司治理的具体要求及实务中的不足
第一、外资企业公司治理的具体要求:
1. 法律依据:
《外商投资法》、中外合资企业章程。
2. 治理特点:
1>、 董事会中外方席位比例依股权分配。
2>、 合规要求严格(如跨境数据、反垄断审查)。
3. 文化融合:
需平衡总部战略与本土化执行。
第二、外商企业公司治理中的实务不足:
第一、文化冲突:
外方管理与中国市场实践脱节(如过度依赖总部流程)。
2. 本土化不足:
关键岗位由外籍人员担任,本土人才晋升受限。
3. 合规风险:
数据跨境传输、劳工权益等问题易触雷。
五、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具体要求及存在的不足
第一、具体要求:
1. 法律框架:
简化版《公司法》,监管宽松。
2. 治理特征:
1>、股东与管理者高度重合,结构扁平。
2>、依赖创始人个人能力。
第二、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实务不足:
1. 治理缺失:
无独立董事、审计机制,财务与决策不透明。
2. 风险控制薄弱:
缺乏内控体系,易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
3. 资源限制:
忽视合规投入(如环保、社保缴纳)。
六、非营利组织(如基金会、社会企业)的公司治理及不足
第一、具体要求:
1. 法律依据:
《慈善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2. 治理重点:
理事会决策透明化,避免利益输送。
财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非营利组织公司治理的实务不足:
1. 内部人控制:
理事会形同虚设,实际由秘书长或创始人掌控。
2. 公信力危机:
善款使用不透明(如“郭美美事件”类风险)。
3. 商业化与公益冲突:
过度追求营收,偏离公益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