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女排踏入洛杉矶奥运周期,新的主教练即将接手,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上一届巴黎奥运周期的失利,成为了中国女排历史上的一大憾事。
四年来,女排姑娘们未能在世界大赛上取得一块奖牌,甚至在世界杯和奥运会的成绩也未能达到预期。
说实话,这对于有着悠久辉煌历史的中国女排来说,简直就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回望过去的25年,女排的成绩可谓辉煌:每个奥运周期都能收获奖牌——无论是金牌、银牌还是铜牌,基本上是三大赛的常客。
巴黎周期却成了一个明显的“黑洞”,奖牌离她们而去,排名也掉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那一年的奥运会,女排止步于第5名,世界杯和世锦赛也是只获得了前六的位置。

这让许多球迷和专家对女排的未来充满了疑虑。
让人不禁思考,女排的成绩为什么会这样“滑坡”?难道真的是因为教练蔡斌的能力不足吗?还是说,问题的根源并不单单在他一个人身上?很多人都把目光集中在蔡斌的身上,认为他未能带领球队重回巅峰是最直接的原因。
如果我们把视线放远一些,回顾一下近些年的教练更替与成绩,或许能发现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过去二十几年,中国女排的三大赛成绩基本上是由几位重量级的教练决定的——陈忠和、俞觉敏、郎平。
特别是郎平,执教期间的成绩几乎是完美的。
在她的带领下,女排不仅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上屡屡摘金,甚至把“冠军”两个字牢牢锁定在中国女排身上。

从2000年到2024年,郎平带队的成绩几乎无可挑剔,拿奖牌的概率达到83%。
这背后,是郎平几十年的执教经验和对女排体系的深刻理解,也离不开球员们的拼搏精神。
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卓越成绩的教练,在卸任之后,却迎来了排协的冷遇。
离开时,排协不仅没有给她应有的感谢和荣誉,反而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甚至排协官网上曾发布了几篇批评郎平的文章。

为什么?是不是因为郎平太过于出色,反而让某些人的面子不好看?这一点不难理解。
有些人,看到别人出彩自己就显得很黯淡,而郎平的光芒似乎让这些人感到不舒服。
正如历史中许多忠臣良将的结局一样,往往都难免在功成名就后遭遇“背后捅刀”。

郎平带领中国女排赢得的一切,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威胁,甚至在她的离开时,都没有给她一个温暖的送别。
说起朱婷这个名字,更是让人感到心痛。
她是中国女排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球员之一,世界顶级的主攻手之一,但在东京奥运会之后,她却遭遇了不小的网络暴力。

虽然东京奥运会女排只拿了第九名,但她的努力和拼搏精神无人可否定,甚至有网友直言不讳地指出:“为什么朱婷会被黑?难道因为她在东京奥运会没能带领中国女排夺金吗?”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其实,朱婷遭遇的网络暴力并不仅仅是因为成绩问题,更深层的原因是某些人对她的嫉妒,或者说是对她突出表现的排斥。
有人觉得,朱婷过于耀眼,她的存在让某些人感到不舒服,因此才有了这种恶意攻击。
巴黎奥运周期,中国女排无奖牌的表现,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这一切,真的仅仅是因为蔡斌的原因吗?抑或说,这个结果背后是某些人对女排发展方向的迷茫、对教练的无力支持、以及对球员的过度期待和压榨?我们必须认识到,女排成绩下滑的原因并非仅仅是教练的问题。
排协的决策层面上是否存在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球员和教练,最终却被“系统性”淘汰?或许,这正是我们需要深思的地方。
有网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虽然蔡斌在成绩上没有达到预期,但应该给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不是每一个教练都能像郎平那样带来黄金时期。蔡斌的执教经验虽然没有郎平那么丰富,但他有自己的执教风格。”这位网友认为,任何一支球队的成绩都不能仅仅用一两年的时间来评判,尤其是对于女排这样的团队运动,背后需要的不仅是教练个人的能力,还有整个团队的协作与配合。
另一位网友则持不同观点,他认为,排协在女排成绩不佳时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不仅仅是蔡斌,整个排协的管理层都需要反思。每一次更换教练背后,都是对球队的一次打击,而这种打击对球队的影响是长期的。”他认为,排协的每次决策都像是在开玩笑,把责任推给教练,却没有考虑到整个队伍和训练体系的长远发展。
也有网友表达了对排球“举国体制”的质疑。
他指出:“我们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培养出一支有天赋的球队,但最后却因为管理层的盲目决策,导致一系列成绩上的失败。”他认为,女排现在的困境其实是整个体制问题的体现,体制内的一些官僚主义、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才是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