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有了城墙,从视觉上仿佛就有了依靠。在河北的正定古城,纵使“四塔一寺”赫赫有名,但是城墙依旧是游客们绕不开的景观。正定城墙为府级规制,规模宏大,布局讲究。沧桑斑驳的砖石缝隙里,藏着燕赵大地的千年故事。

从唐武德四年(621年)正定城定为现址,到明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后,正定城墙得到了拓展和加固。正是因为这次重修,将正定城墙固定在了周长24华里,高3丈余,宽2丈余的土城。现在我们看到的正定城墙(部分),是明正统年间的古建遗存;其残留长度在我国现存明城墙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南京和开封。

2013年,正定古城墙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正定古城斥资2.3亿开启对城墙的修缮工程,重点修复了南城门城楼系统及古城墙5.2公里,复建了南门城楼;还恢复了西城门、北城门遗址。其中南门城墙为包砖修复,其余城墙仅作保护性修复,未进行包砖,真实呈现了明代城墙的构筑方式。

正定城历史上共有四个城门:东曰迎旭门,西曰镇远门,南曰长乐门,北曰永安门。对于绝大部分有城墙的古城来说,南门都是最华丽宏大、形制级别最高的城门。在正定古城也是如此,南城门长乐门已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并恢复了明代城门的形制,再现了内城、瓮城、月城三重城垣,其中月城是加筑在瓮城外的一段弯月形城墙。

三重城垣形成迂回曲折的防御体系,起到易守难攻之效果。这种形制除北京、南京等帝王之都以外,较为少见,说明了正定城在明代政治、军事地位的重要,对拱卫北京城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正定的古城墙是免费对外开放的,游客可以在城墙下近距离欣赏古城墙的结构,城门的两侧仍然能看到旧砖。从燕赵南大街方向穿过城门下的门洞,就是宽敞的瓮城所在。由于场地平展大气无遮挡,有活动或庆典时,舞台也会搭建在这里。


城门东西两侧都有一条登城的马道,可以让游客从两侧向中间的城门方向登城,登上城墙顶部处正好是复建的城楼底下。在南门城墙上,不仅大半个古城可以尽收眼底,最重要的是从这个角度望出去,正定引以为傲的四座古塔恰好全部被框在视野里,向人们诉说着层层叠叠的千年岁月。这也是为什么正定古城墙可以和“四塔一寺”一起,列入正定必去旅游景点清单之上。

春节前后,正定的新春灯会设置在南门城墙上的东侧。古老的城墙在花灯的映照下,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节日氛围。灯会同样免费开放,持续时间很长,我三月底去的时候灯会仍在举办,不知明年是否依旧如此。遗憾的是灯会举办期间,游客无法在城墙上绕城游览一周;因为灯会太过火爆,高峰时段上下城墙会采取限流措施。


只有走过正定明城墙的日与夜,才能真正读懂这座北方三雄镇的历史。暮色中亮起景观灯时,城墙上游客来来往往,四百多岁的城墙依然履行着最初的使命——包容所有时代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