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叫几声,一会儿又叫几声,一直叫到下午1点半。
惊扰的谁都别想睡午觉。
无奈,外婆起身在炕上择荠菜,我在正厅剁一只鸡。
正剁得起劲,门被打开。成奶奶带着路边商店那位70岁的老板娘进来了。
外婆吼:“你俩刚刚敲窗户,我不是说过了吗?我不会买的。街上外地人来卖的全部是假蜂蜜,前几天和方嫂一起买的蜂蜜和蜂王浆,都是假的,刚刚被扔掉了。”成奶奶说:“知道你不买,你哪有钱?没钱就说没钱,还尽说人家蜂蜜假。”
“我们来找风子买,走啊,风子,出来帮奶奶看看这蜂蜜假不假?”
我怎么知道蜂蜜假不假?但我喜欢成全人,便没听外婆劝告,随她俩出得门来。
那罐蜂蜜足足有5斤重,糖褐色,摆在路边围栏石块上。
咱威海人吃惯看惯的是槐花蜜,颜色清淡,这怎么像红枣煮熟了的颜色,必定是假蜂蜜。

对对对,沾化冬枣确实好吃。
我对蜂蜜的颜色也不质疑了,对眼前的大叔也充满了质朴的共情。
用自己以往的认知,熟悉的沾化冬枣,去理解眼前不懂的蜂蜜。
这大概就是大叔骗你没商量的战术第一回合。
我骨子里开始选择相信。
我在网上搜寻辨别蜂蜜真假的小办法。
人家说用牙签挑,拉丝长的是真蜂蜜,我让成奶奶回家拿牙签。
人家说用纸巾,滴一滴不能渗透的是真蜂蜜,我又让成奶奶拿纸巾。
这两个方法都试过了,大叔的产品即时通过我的测评。
我心中的信任度提升了60%。
接着,我再搜办法。
人家说真蜂蜜低温能结晶,大叔的产品一色的浆水。

人家说闻气温,真蜂蜜有花香,大叔的产品里没有花香味,但有一只真蜜蜂。
人家说真蜂蜜最上面一层是泡沫,大叔说他人实诚,装得太满,泡沫洒出去了。
我每一提问,人每一对答如流,理由深得我心。
我点头。
成奶奶开始讲价钱,大叔5斤一罐的产品卖价100元。
成奶奶说90块吧,大叔说95。我说90吧,我也买一罐。
大叔不情不愿的,我急忙扫码打上90,付了过去。
大叔无可奈何给成奶奶找了10块钱。
其实,就算100元5斤蜂蜜,一听价钱我就应该知道,买到的并不是真蜂蜜。
蜂蜜产量何其低,在文登两个朋友那边买的蜂蜜都是100块钱一斤。外婆家还存着她们自家山里,送过来的真蜂蜜。
可我回想起当时情景,虽然是路边商店老板娘,一个劲儿打岔,扰乱我的试听,让我错误下决定买。
但最主要的是,人性骨子里贪心又贪便宜。不愿意放弃眼前的既得利益,宁愿上当受骗,选择相信。
傍晚 6点,去看望五黑,路遇了新婶。
她是成奶奶的亲妹妹。

并且,是成奶奶指着路,商店老板娘坐在大叔副驾驶上,前去找新婶买蜂蜜。
大叔千叮咛万嘱咐,是新婶人美嘴甜,他这是赔本卖给她,让她千万别给成奶奶说。
而她果然就一直没有和亲姐姐成奶奶说。
她花了70块钱,是和我说着说着花,不小心说漏了嘴。
就算说漏了嘴,她还在替大叔打掩护:“他真的是赔本给我的,你千万别和俺姐去找他呀。”
我倒想去找他,不是找回20元的差价,是我清醒了,我要退货。
如果这位大叔走街串巷到了友友身边,请友友们帮我告诉他:我要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