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坛龙虎榜——北洋总理赵秉钧外传

凡旋聊历史 2024-04-25 17:40:37

全国七大唐塔之一——临汝少室山南麓七祖塔

赵秉钧(1859年—1914年),字智庵,出生于河南临汝临西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曾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长、国务总理、直隶总督等职。早年投靠左宗棠戍边新疆,后入袁世凯门下。他“参照东西成法”,拟订警务章程,创设警务学堂,是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的创始人。曾在袁世凯的授意下,暗杀革命党人宋教仁,成为其人生不可磨灭的污点。1914年2月离奇死亡,死因成谜。棺椁安葬于赵秉钧时任国务总理期间督建的光绪皇帝崇陵附近的半山腰.。袁世凯称帝后,追封为一等忠襄公。

赵秉钧像

一、戍边新疆,起步典史

赵秉钧河南汝州人,父母早亡。“少为流浪儿,不知其姓,故取百家姓第一姓为姓”。赵秉钧幼年寄居于舅父家,曾到临汝县一仕宦人家作书童。他生性慧黠,胆大心细,记忆力极强。几年下来,四书五经等圣人贤书都已熟记于心,并练就一手好字。1878年,19岁的赵秉钧参加科举考试未中,遂投入左宗棠楚军,隶张曜部随军出师嘉峪关,赴新疆平定阿古柏之乱。他精于马术,作战勇敢,东征西讨,屡建战功,甚得张曜赏识和器重。在一次随军出征时,赵秉钧不幸在西北大漠遭遇了一场灾祸,被困在星星峡戈壁滩的雪风暴中,连人带马被掩埋了三天三夜,最后是靠马腹压身取暖,才强撑过来。死里逃生的赵秉钧被冻伤下身,落下残疾,一生无法接近女色,只能靠吸食鸦片来缓解身心创伤。

赵秉钧故居

左宗棠率领的西征军所向披靡。仅一年多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伊犁是被俄国趁阿古柏之乱侵占的,并宣布“伊犁永远归俄国管辖”。不过,当时俄国在争夺克里米亚的俄土战争中,刚被土耳其打败,元气大伤,而左宗棠则兵锋正盛。此消彼长之下,俄国被迫答应与中方谈判,协商解决伊犁问题。1881年2月,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被俄国侵占的伊犁大部分领土。虽伊犁部分城市被割让,但在当时清廷孱弱不堪的背景下,这已是很好的结果。1883年,凭着办事灵活与一手好字,赵秉钧被任命为勘划中俄边界的办事员,参与了中俄边界的勘察工作。

新疆伊犁——惠远古城

1889年,在完成勘界后,赵秉钧几经辗转,回到内陆,花钱捐了一个“典史”的小官,到直隶等待补缺。“典史”是九品之下不入流的小官,主管缉捕、刑狱。赵秉钧自认为此种差事更能显露身手。他蛰伏几年,等待机会。应该是他命中注定与“警界”有缘。1891年,赵秉钧顺利当上了直隶新乐县的“典史”,正式开始了他的“警界”生涯。在任典史期间,赵秉钧成功地破获许多大案要案,将潜逃多年的罪犯抓捕归案,深受上司的青睐,并以“长于缉捕”而闻名官场。不久,升任为天津“北仓大使兼西沽巡检”,后任“直隶保甲局总办”,曾率巡防营在京津地区镇压义和团。

赵秉钧手书

二、投身袁门, 创办警务

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赵秉钧经袁世凯叔父袁保龄推荐入袁世凯幕府,充任营务处委员。相处一段时间后,袁世凯发现赵秉钧“才长心细”,加之又有老乡情份,倍受信任,将其视为心腹助手。1901年,李鸿章去世,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经过义和团内乱的洗刷,袁世凯对如何治乱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御外辱靠新军,清内匪靠警兵,值此伏莽未靖之际,非巡警不足以禁暴讦奸,而且警察之制,上通政府,下达穷乡,兴办巡警实乃内政之要图,可以验治理之得失,而官府所资为耳目,藉以考察舆论者,亦唯巡警是赖。赵秉钧“长于缉捕”,袁世凯奏保他为直隶省城保定巡警局总督,以知府候补,加盐运使衔,全权委托他编练警察队伍。

袁世凯像

5月,赵秉钧开清廷先例,“参照东西成法”,拟定警务章程,创办了保定巡警学堂,组织了一支500人的巡警队,分布于保定城厢内外,维持治安,成绩昭著。靠着这套行之有效的警察体系,原本混乱不堪的直隶地界,迅速恢复了太平秩序,得到当时舆论的赞誉:“有六个月不见盗窃者,西人亦叹服”。八国联军撤退后,袁世凯收回了天津的管理权。根据《辛丑条约》规定,清廷不得在天津周围二十华里内驻军。袁世凯乃乱世枭雄,区区一纸死约,怎能约束他对地方的强力掌控。他下令麾下的三千名北洋新军精锐,脱掉军服,改穿警服。经过枭雄的这一权变,洋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袁世凯“驻兵”天津了。在袁世凯眼中,领受这一大任的理想人选非赵秉钧莫属,任命其为天津南段巡警局总办,率巡警进驻天津。

晚清巡警队

赵秉钧不负袁世凯期望,在天津创办巡警学堂及天津侦探队,“划区域,清户口,督率官弁兵丁日夜巡守”。1903年,赵秉钧将保定和天津两所巡警学堂合并,更名为“北洋巡警学堂”,并在各县设立巡警传习所,建立全省巡警网。仅用不到三年时间,他就在天津筹建了中国最早现代警务系统,成为各省效仿的典范。不久,清廷下令各省参照直隶警务章程试办巡警。1904年2月,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于1905年5月以日本战胜俄罗斯而结束。自明治维新后,实施立宪政体的日本甲午败清,再战胜俄,激起了大清国上下要求变更国体的讨论,“君主立宪”甚嚣尘上。清廷为敷衍舆论,压制革命,决定派清宗室大臣载泽等五人去欧洲考察各国的君主制。远在南方的革命党人吴樾奉命赴京,决定择机击杀载泽等五位大臣。

革命党人吴樾像

9月24日,北京正阳门火车站外热闹非凡。载泽、徐世昌等五位大臣在护卫和送行人员的簇拥下,陆续登上了专用列车。吴樾乔装打扮成小厮,混入送行的人群上了列车。谁都想不到,这个儒雅年轻人肚兜里装满了炸药。他沉着冷静地走向五位大臣乘坐的第五节车厢,被一位卫兵拦住了去路。盘问间,吴樾的南方口音引起了卫兵的怀疑,几个兵卒一拥而上。吴樾见事已至此,便飞快地冲了上去,并引爆身上的炸弹欲与五大臣同归于尽。只见电光闪过,轰隆一声,五节车箱一起大震,顿时碎片横飞,哀声遍地。徐世昌、戴鸿慈前颈受了轻伤,绍英伤势较重,而载泽一只手也被炸伤。吴樾腹破肠穿,手足骨断,壮烈牺牲,年仅27岁。吴樾的未婚妻严无畏知悉后,自刎殉情,让人不胜唏嘘又肃然起敬。

北京正阳门火车站

刺杀出国考察的“五大臣”事件,举国震惊。为尽快查清事实真相,袁世凯推荐赵秉钧进京“协助破案”。赵秉钧承办此案后,通过被炸得稀烂的吴樾尸体,做出了相当专业的验尸报告,最后查清了杀手吴樾的基本情况与事实真相。吴樾,1878年生,字孟侠,安徽安庆市桐城人,他自幼家境清贫,却颇有游侠之风。1902年进入保定高等学堂就读,秘密加入光复会,精练了各种武艺,尤其枪法如神,号称“百步穿杨 ”,还学习了刀术 、爆破技术,准备效仿古代荆轲,杀身成仁。清廷公布了赵秉钧的所谓吴樾袭击案调查报告后,在“君主立宪”派的鼓噪下,社会舆论意外地出现了有利于宪改不利于革命的局面,这为腐朽透顶的大清王朝赢得了苟延残喘的时间。

光绪皇帝像

三、掌控京城,跃升总理

1907年,袁世凯被调离北洋赴京任清廷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成为中枢重臣。他立即授命赵秉钧在京城创设巡警部,保奏其任巡警部右侍郎,实际掌握该部机要大权。时人为此曾发出感叹,赵秉钧由无名之辈到大清右侍郎,前后只用了三年时间,此种官场奇迹唯有赵氏之才配以袁氏之魄力才能观见。赵秉钧不负袁世凯的栽培和期望,对京城的警政“事毕亲躬经理,时常便服外出,私行考察一切”,“行踪无定”,将辖区管理得头头是道。次年,清廷改革官制,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将工部、礼部、太常寺、鸿胪寺等归并在内。赵秉钧顺理成章地改任民政部右侍郎。他将北京工巡局改组为内外城巡警厅,直接控制京城的警政大权。赵秉钧成为袁氏集团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

北京陶然亭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死,年幼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其父载沣为摄政王。载沣痛恨袁世凯的为人,反对袁世凯的新政。成为摄政王后,立即解除袁世凯的官职,让他称疾隐居河南安阳洹上村,过起了赋闲垂钓的生活。赵秉钧也随之被撤职,闲居天津,但暗中仍操纵着京津军警。1911年10日武昌起义,袁世凯创建的北洋新军成为镇压辛亥革命的主要力量。11月1日,清廷被迫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11月13日,蛰伏近三年的袁世凯抵达京师,16日组织新内阁,赵秉钧出任民政大臣。他利用自己的旧势力,撤出旗籍巡警,强令商店营业,戏院开演,迅速地恢复了治安秩序,为袁世凯的出山树立新形象,打开新局面。

赋闲垂钓的袁世凯

此时的袁世凯,乱世沉浮多年,胸膛野心澎湃,已成了十足的乱世奸雄。他以北制南,以南压北,将天下大势玩于股掌之间后,逼迫清廷退位便成了袁世凯实现野心的最后一击。经过一番思索,袁世凯认为狡黠阴狠的赵秉钧才是逼迫清廷孤儿寡母退位的最佳人选。赵秉钧欣然接下了这柄阴谋的刀子,并把这把刀子投掷在了清廷即将倒塌的庙堂之上。在御前会议上,赵秉钧干脆直接摊牌,威胁隆裕太后说,如能主动退位,将保证优待皇室,否则革命党催命,"将有不可测之事"。有满人“铁血五虎”之称的良弼等少年亲贵极力反对,赵秉钧厉声喝道:"今天开会,明天也开会,议来议去至今都议不出所以然来,内阁只得引咎辞职"!说罢就走,满洲王公贵戚吓得面如土色。

隆裕太后与宣统皇帝

1912年1月26日,良弼在光明殿胡同家门口被炸伤左腿,两日后伤重身亡。临死前,良弼叹言:"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此时清廷实权和军队已牢牢掌控在袁世凯手中,无可奈何的隆裕太后只好从命。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宣统帝溥仪的名义颁布退位诏书,立国近300年的清朝不做任何抵抗便走向覆亡,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宣告结束了。1912年3月,袁世凯攫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位后,任命唐绍仪为内阁总理,赵秉钧为内务总长。按照《临时约法》,民国政府采用责任内阁制,大总统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凡事需要内阁总理签字才能生效。然而“民主共和”只是袁世凯借用的幌子,他追求的是专制独裁。

“铁血五虎”——良弼

在袁世凯的唆使下,赵秉钧伙同陆军总长段祺瑞公开抵制责任内阁的各项施政方案,使唐绍仪这个国务总理成为一个空架子。无奈之下, 6月27日,唐绍仪辞去总理职务。两天后,职业外交家陆征祥被任命为总理。陆征祥唯袁世凯之命是从,一上台就遭到了同盟会员的抗议,参议院否决了其所提名的6个总长。惭忿的陆总理请辞后黯然下台。1912年9月25日,一心想要实行独裁统治的袁世凯,并未征询国会各党派意见,悍然任命赵秉钧为国务总理,兼任内务部总长,并强迫议员们投票通过。赵秉钧知恩图报,为了表示忠心,他甚至将总理办公室搬进总统府,将中央政府的国务院降级为类似于清朝军机处一样的角色。虽然出任阁揆,但赵秉钧依然不过是袁世凯的“马前卒”而已。

中南海一角

四、卸磨杀驴,离奇死亡

依据临时约法,1913年2月将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1912年8月25日,曾经松散的中国同盟会在宋教仁的协调下,在北京虎坊桥湖广会馆联合数个小政党组成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出任代理理事长,成为国民党的实际掌权者。宋教仁是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人。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1904年入日本法政大学学习西方政治。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西方资本主义的议会政治和国家制度,陆续翻译了《俄国制度要览》《美国制度概要》《日本宪法》《英国制度要览》《德国官制》《普通士官制》等,对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被称为"中国宪政之父"。

孙中山像

在宪政天才宋教仁的带领下,国民党为国会竞选造势。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出炉,国民党大获全胜,参议院274席,国民党占123席,众议院596席,国民党占269席。循欧洲"内阁制"惯例,当选了国会多数的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正欲以党首身份赴京组阁,出任内阁总理。袁世凯明白,国民党占据绝对多数议席的国会再加上一个国民党政党内阁,他这个大总统仅仅是一个摆设,仅仅是民国的象征。按袁世凯的性格,他绝对不能容忍把自己摆在一个无权无勇的位置上,他愤愤地说:“噫!宋教仁意欲组织政党内阁耶,抑何相逼之甚也”。不但袁世凯不愿做虚君,赵秉钧等人更不让他做。

宋教仁像

1913年3月20日晚上10点,一辆从上海火车站开往北京的列车鸣笛待发。在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友人陪同下,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应袁世凯电邀北上共商大计。他们从车站特设的议员休息室出来后,有说有笑地向检票口走去。突然,一颗子弹向宋教仁射来。沉闷的枪声过后,宋教仁捂住中弹的肚子,对身旁的于右任痛苦的说道:“我中枪了”。送行的人们一边慌乱的将他扶上一辆汽车就近送往沪宁铁路医院急救,一边呼喊巡警抓捕凶手。由于子弹涂抹了毒药,最终宋教仁还是不治身亡,年仅31岁。一代豪杰,英年早逝!宋案发生后,国民党迅速发现了两条线索,从而锁定了直接行刺者武士英和指使武士英的应桂馨。两名案犯被抓后在上海租界的司法机构公审,各方均派代表旁听,留下了大量审讯记录。

上海火车站

警方意外地从应桂馨家中搜出赵秉钧给他的密电码一册及密函一件,此外还有内务部秘书长洪述祖指示应桂馨行刺的函电多件。赵秉钧涉案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为之大哗,袁世凯旋即陷入舆论漩涡当中,被指斥为刺杀宋教仁的幕后总指挥。袁世凯为平息舆论、摆脱“嫌疑”,最终听从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的建议,于1913年4月19日免去赵秉钧的国务总理兼内政总长职务,并由段祺瑞、言敦源分别代理国务总理和内政总长。如此一来,赵秉钧不仅被踢出政坛,并且还成为袁世凯的“替罪羊”。1914年1月,袁世凯任命赵秉钧为直隶总督。可谁能料到,赵秉钧仅仅在直隶总督任上呆了十来天。1914年2月27日晨,赵秉钧的私宅中便传出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嚎:"总督死了!"此时的赵秉钧只有55岁。

直隶总督府

赵秉钧的离奇死亡,死的蹊跷,死因成谜,舆论大哗。民国大名士章士钊在他的《书赵智庵》(赵秉钧字智庵)一文中说,赵秉钧平日里喜欢吃葡萄,袁世凯便派人将毒汁打入葡萄内,葡萄的色味仍完好无异,然后将葡萄送给了赵秉钧。因为袁世凯有送部下食物的习惯,赵秉钧因而没有警惕这些葡萄,他吃下葡萄没多久,顿感腹痛,急起入厕,大泻不止。家人见他久久没有走出厕所,前去查看,结果发现他已经死在了厕所里。兔死狗烹,欲盖弥彰。当然,这是章氏的一家之言,是否属实有待考证。赵秉钧死后,袁世凯下令按照陆军上将例从优议恤,特派政治会议议员朱家宝及其次子袁克文赴天津治丧,送去一幅祭幛,上题"怆怀良佐"四个大字,并发给治丧银1万元,由陆军上将荫昌和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致祭。

光绪皇帝陵——清崇陵

0 阅读:42

凡旋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