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隐瞒初恋去世消息,替其照顾双亲,不谈恋爱不结婚,生日当天离世

施济美,“东吴系女作家”的领军人物,也是上海40年代在文学上仅次于张爱玲、苏青的著名女作家。代表作品有《凤仪园》、《莫愁

施济美,“东吴系女作家”的领军人物,也是上海40年代在文学上仅次于张爱玲、苏青的著名女作家。代表作品有《凤仪园》、《莫愁巷》和《鬼月》。

图| 施济美

施济美,小名梅子,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户官宦之家。自幼家境优越,她的父亲是一位外交官,是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得力助手,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大户千金。

受父母的影响,施济美自幼聪颖好学,15岁的时候就考入上海培明女中。读书时期的施济美和同学俞昭明形成了深厚的友谊,也邂逅了自己一生的挚爱。

由于好友俞昭明的关系,施济美和俞昭明的弟弟俞允明也渐渐熟悉起来。青涩懵懂的年纪,异性之间难免会产生爱情,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慢慢产生了感情。

其实俞允明和施济美在一起,也算般配,俞家的家世也很好,两人在一起可以说是门当户对。1937年,三位有志青年一起努力共同考入东吴大学经济系。

图 | 好友俞昭明

战乱时期的爱情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有志青年纷纷奔向大后方,血气方刚的俞允明也不例外。施济美想要跟随俞允明一起去抗日,但是考虑到远在国外的父亲、孤单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无奈之下,施济美只能留在家中照顾家人。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两人只能保持异地恋,借助书信来传递相思之情。俞允明独自前往武汉大学,一边读书,一边参加各种抗日活动,后来辗转来到了四川。

南京沦陷后,施济美想到了俞允明的父母,她不仅带领了家人逃难,还设法带上了俞家一起逃难。最终,历经跋山涉水之后,两家人安全抵达上海。

图| 施济美大学毕业照

造化弄人

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1939年,俞允明的学校遭到了敌机的轰炸,年仅18岁的俞允明不幸遇难。得知消息的施济美悲痛欲绝,她发誓终生不嫁,这一年施济美19岁。

施济美考虑到俞允明的父母已经年迈,无法接受失去儿子的痛苦。于是,她开始模仿俞允明的笔迹给俞家写了很多封信。

这对施济美来说无疑是残忍的,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她还要把信送到苏州念给俞允明的父母听。直到俞允明的父母去世,二老临终时仍然认为儿子是在国外留学所以没有回家。

1942年,施济美大学毕业,恰逢上海沦陷,这也使得远在巴黎驻法大使馆任职的父亲对家中的接济完全中断,一家人失去了经济来源。

即使家境潦倒,施济美也绝不去待遇好的日本人投资或建设的保险公司工作,她甘愿去做一名收入微薄的人民教师,爱好写作的施济美在工作之余发表了很多文章。

图 | 从左至右,施济美、施济英、施济珍、施济民

事业有成

40年代是施济美创作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她发表了《圣琼娜的黄昏》、《凤仪园》、《井里的故事》和《群莺乱飞》等文章,这些作品赢得了经历战乱和种种苦难的读者的共鸣,施济美一时间在上海声名鹊起。

解放后,施济美继续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后来有朋友劝她向有关部门申请改善工作待遇,毕竟施济美从事过抗日工作,但施济美拒绝了。她说:

“我不是为别人抗日的,抗日是每个中国人的职责。要借此去搞一官半职,我的心会不安。何况我也不屑做这种汲汲于名利的官。”

岁月流逝,青涩的初恋始终是每一个人难以忘记的。施济美始终没有忘记初恋俞允明,此后的30余年,虽然有很多知名人士追求施济美,但是施济美从未往爱情这方面想,她真正的做到了终生未嫁。

图| 中年时期的施济美

人生如戏

48岁时,施济美受到了迫害,这也让施济美失去了多年珍藏的日记、文稿、文献。1968年5月8日,在她生日的这一天,施济美带着对爱人的怀念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施济美的的一生经历非常坎坷,但她的经历又着实让人感动,她有情有义,为了年少时的爱人,虽为结婚,但一直替男友尽孝照顾其父母,为了爱情终生未嫁,她的故事,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