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万象“耕”新 |松花江农场:依靠科技力量做大农机文章为生态农业续航

编者按: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休耕一个冬季的黑土地迸发出生机活力。自立“耕”生、万象“耕”新,迎着春的序曲,中国报道•龙江

编者按: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休耕一个冬季的黑土地迸发出生机活力。自立“耕”生、万象“耕”新,迎着春的序曲,中国报道•龙江振兴栏目走进北大荒集团哈尔滨有限公司的各农场的广袤土地,共赴春耕之约,看这片大地上“春的故事”,聆听春耕备耕“进行曲”。

中国报道讯(牟海微 李新阳报道)时交四月,春潮涌、冰雪融、万物生,“耕地中的大熊猫”吸吮着甘甜的雪水,储存了一冬的能量被悄悄唤醒。从“春种一粒粟”到“秋收万颗子”,稻菽成浪、谷米满仓,数字赋能、机械强农、科技强农……勤劳智慧的垦区人道出了他们丰收的秘密。

近期,北大荒集团黑龙江松花江农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花江农场”)的农机技术员们每天都会起个大早,他们要多抓住一缕春光,对出征在即的“铁军”们检查再检查,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足准备。

大型农机。 摄影 李新阳

“松花江农场现有各类农机具759台(套),从年初开始,我们就对这些农业机械进行了检修、调试和保养等工作,确保它们以最好的状态、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服务春耕生产。”松花江农场的范文军介绍说。

国无农不立,农无技不兴。发展智慧农业,是中央有关政策的要求,更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松花江农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不断向智能化农业迈进,引进终端设备108台,其中,北斗自动驾驶系统94台、深松监测设备3台、免耕监测设备11台。

以“机械强农”为目标,松花江农场建起了一套“智慧农机”系统,该系统安装有北斗卫星定位,可以监测各类机械运作状态、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提起智慧农业带来的便利,松花江农场第五作业区的种植户谢洋洋感受颇多。

智慧农机。 摄影 李新阳

“我今年打算种1800亩地,没有这些机械的时候,一个人种这么多地,想都不敢想。”谢洋洋说,以前播种都要两腿扎进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太辛苦了!现在有了新型农机的加持,坐在车上只需短短几天,一千多亩地就能轻松完成播种。通过农机上的智能终端,播种面积、株距、用肥量、用种量一目了然。秋收时使用的籽粒收割机相比于老式收割机,不仅效率高,而且田间损失也可降低1%-3%,减损对于种植户来讲就是增收。

依靠科技“武装”农机装备,松花江农场实现了“育、耕、种、管、收,以及仓储、加工”全过程机械化、智能化,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提高了粮食产能,为推进“藏粮于技”作出了贡献。

无人机植保。 摄影 李新阳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在农业生产的各领域和各环节,松花江农场科技水平在不断刷新着。

该农场深入推进减化肥、减化学农药、减化学除草剂的“三减”行动,积极推广各项 “三减”新技术;推广旱平免搅浆技术,在节约用水的同时,提高土壤通透性,激发土壤潜能;秸秆还田、深翻、深松秋起大垄等培肥地力,改善土壤性状;格田化改造,增加种植面积提高产量;推广分层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每亩施肥总量可减少20斤以上;使用精量播种机播种,保证苗全、苗齐、苗匀。通过标准的田间管理,如根据作物长势适时中耕、追肥,根据病虫草发生发展趋势选择防治方法等,提高作物产量。通过将传统的65cm小垄变成130cm大垄,大垄密植,增加土壤抗旱抗涝能力,保证作物的稳产增产能力……

田间种得好,更要卖得好。为了突出品牌阵地建设,进一步推动营销事业发展,松花江农场成立了营销党支部。以营销党支部为依托,以党建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常态化开展直播销售、线下销售等活动。

直播带货。摄影 李新阳

“我们的直播带货不仅靠主播,还有党支部书记和总经理,在他们的推广和带动下,销售状况一天比一天好了。”松花江农场华膳公司副经理杜江涛介绍说,在“党建+品牌营销”的赋能下,松花江农场的特色农产品搭上了互联网 “顺风车”,以“小厨麦田”“华汁膳”等为代表的自有品牌火了,优质、放心的农产品不仅走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也带动了更多种植户开展绿色、生态种养,形成了产、供、销的良性循环。

“小厨麦田”系列产品。 摄影 李新阳

有梦不觉天涯远,扬帆起航再出发。为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当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继续拓宽发展新路径,松花江农场将砥砺奋进,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