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五千字长文谈中美在中东的博弈

近些时日,越来越多若隐若现(尚未确凿明晰)的迹象表明,伊朗政权的高层核心正围绕着对地区政策进行全方位重新评估一事,展开一

近些时日,越来越多若隐若现(尚未确凿明晰)的迹象表明,伊朗政权的高层核心正围绕着对地区政策进行全方位重新评估一事,展开一场唇枪舌剑、异常激烈的交锋。伊朗媒体上刊载的报道以及政客们发表的公开声明,仅仅像是冰山一角,让外界得以稍稍窥视到这场是否继续支持抵抗之弧的争议已然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大辩论的影响之下,一些显著的变化已然悄然浮现。往日里总是昂首阔步、言辞犀利,极为热衷于在公众视野中大谈阔论的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将军们,如今却像是换了一副模样,纷纷收起了往日的高调姿态,减少了公开露面的频率。

这一转变背后,隐藏着一个关键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伊朗究竟该不该投入数额庞大的资金,去重建由已故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军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耗费了近几十年的心血与精力精心打造的军事代理人体系呢?要知道,当下伊朗本国的货币汇率一路暴跌,已然跌至史无前例的低点,国内各个领域对于资金的迫切需求犹如嗷嗷待哺的幼鸟。

而这其中最为核心的困境,即将失去伊朗资金和武器支持的抵抗之弧在未来的走向充满不确定性 。抵抗之弧,即是诸如真主党、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也门胡塞武装,还有活跃在叙利亚战场上的民兵组织,以及他们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招募来的新兵群体。现如今,德黑兰城的政治精英们已然达成了一项共识:继续毫无保留地将珍贵无比的资金一股脑儿地投入到当前这场损耗巨大、犹如无底洞般的战争中,已然不再是明智之举、可行之策。

一方面,重建武装代理人体系所需的资金数目堪称天文数字,令人咋舌;另一方面,随着叙利亚境内反伊朗当局的势力悄然兴起,伊朗苦心经营多年的叙利亚陆地走廊不幸失守,这就使得后续向代理人输送物资、提供补给的难度陡然剧增。

值得人们格外留意的是,伊朗的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近期曾掷地有声地公开表态,伊斯兰革命 “从不雇佣代理人”,抵抗轴心内部的各个派别向来都是独立自主地展开行动,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战方针。这番言论,在外界看来,无疑是向伊朗在中东地区的一众盟友们传递出了一个隐晦而又意味深长的信号:千万别再天真地指望德黑兰方面会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地迅速伸出援手、拯救己方于水火之中。

伊朗似乎已然满足于让阿拉伯人为了他们自身的事业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却极不情愿牺牲本国哪怕一兵一卒,也不舍得损耗自身的些许利益,去扶持那些在战火中已然被严重削弱、摇摇欲坠的初级盟友。现实中的种种状况,更是确凿无疑地佐证了这一观点。

真主党、哈马斯等组织,以及叙利亚军队及其辅助力量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都让伊朗方面感到大失所望、痛心疾首。就拿真主党来说吧,这个曾经在中东地区叱咤风云、强悍无比的军事组织,如今却陷入了困境。其领导层成员在一轮又一轮的残酷打击之下,近乎被 “斩首” 殆尽,曾经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庞大火箭武器库,如今也大半被无情摧毁,化作一堆废铁。

继任者哈桑・纳斯鲁拉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接受与以色列签订的停火协议,忍痛放弃了心心念念的 “战线统一” 这一宏伟承诺。自那以后,伊朗在向真主党提供财政援助时,态度变得迟缓拖沓,犹豫不决,仿佛陷入了无尽的纠结之中。伊朗曾信誓旦旦地承诺,要对黎巴嫩什叶派社区因连年战乱所造成的数万人流离失所、大量房屋损毁、新增无数 “烈士” 家庭以及众多伤者给予应有的赔偿,然而时至今日,这些承诺却如同镜花水月,迟迟未能兑现,这无疑在真主党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中引发了广泛而又深沉的不满情绪。

另外,据报道当真主党心急如焚地请求伊朗帮忙寻找至少一千名在战火中失踪的黎巴嫩战士下落时,伊朗方面却表现得异常冷漠,置若罔闻。甚至当黎巴嫩正规军在近期果断取缔该国巴勒斯坦武装团体,尤其是人民阵线的军事基地时,德黑兰方面竟然没有发出哪怕一句谴责之声,仿佛这一切都与己无关。

显而易见,若要重建真主党的军事力量,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易事,伊朗当下也只能无奈地集中精力,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自身在黎巴嫩的政治影响力如滑坡般急剧下滑,以及竭力挽回那些前合作伙伴的叛离之心。如今,德鲁兹派以及部分基督教和逊尼派派系已然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变化,开始有意识地与 “抵抗阵营” 保持一定的距离,真主党全力推举的总统候选人苏莱曼・弗朗杰想要当选黎巴嫩下一任总统的希望,也随着局势的变化愈发渺茫,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在叙利亚问题上,伊朗人同样展现出了一种迅速而又略带不情愿的态度转变。他们已然(尽管内心深处或许还有些不甘)接受了可能即将失去重要盟友阿萨德政权的残酷现实,于是匆忙之间,将所有滞留在叙利亚的伊朗人全部撤离。

尽管坊间曾有传言称,伊朗可能会孤注一掷,组织武装反对派势力接管大马士革,但事实胜于雄辩,伊朗并没有采取这样冒险激进的行动。相反,伊朗反倒出人意料地公开请求取代阿萨德政权的沙姆解放组织允许其在叙利亚首都重开大使馆,并且,对向来反伊朗的沙姆解放阵线头目朱拉尼的批评之声,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直至销声匿迹。

不仅如此,伊斯兰革命卫队还果断下达指示,要求大批什叶派武装民兵务必严守边界,不得擅自越境进入叙利亚境内,同时,立即停止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和无人机,以免引发更大的冲突。伊朗之所以这般行事,只因不愿与伊拉克那些举足轻重的什叶派领导人,诸如大阿亚图拉西斯塔尼、总理苏达尼和民众领袖萨德尔公开对峙、发生冲突,毕竟这些伊拉克领导人都曾毫不客气地对伊朗支持的 “人民动员” 民兵组织表达了明确的反对意见。他们一致强调,武器的掌控权理应归属于伊拉克政府,唯有伊拉克政府才有权力发动敌对行动,任何外部势力都不得擅自干涉。

在也门,伊朗对胡塞武装的控制程度同样较为有限。多年来,伊朗虽然不遗余力地为其提供先进的武器系统、专业的培训,以及协助他们建立当地的生产设施,助力其发展壮大,但伊朗方面也深知,自己根本无法随心所欲地左右萨那政权的军事行动。

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伊朗正逐渐处于下风,被土耳其抢了风头。哈马斯的领导人如今更加倾向于将总部设立在伊斯坦布尔,而非德黑兰,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也已然将土耳其视作极具潜力的合作伙伴,土耳其更是雄心勃勃,试图在当前这场战火纷飞的战争结束后,第一时间进入加沙,抢占先机。

伊朗之所以重新评估自身的地区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与土耳其之间关系的持续恶化。回首过去的 200 年,这两个中东地区非阿拉伯帝国的历史轨迹,既有相互竞争、互不相让的激烈交锋,也有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温馨时刻。

然而,近期以色列在黎巴嫩和加沙地带发起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却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引发了地缘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动,为土耳其创造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埃尔多安总统自然不会错失良机,正全力以赴地加以利用。土耳其正在取代伊朗,成为叙利亚及新月沃地一带的主导力量,这一勃勃野心引发了伊朗高层政客和权威人士的强烈不满,他们每日都在言辞激烈地抨击土耳其的政策与野心,指责埃尔多安怀揣着复辟新奥斯曼帝国的黄粱美梦。

土耳其国家广播公司波斯语电台的落成典礼,在德黑兰更是被视作一种公然的 “宣战” 行为,激起了千层浪。两国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不仅鲜明地体现在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地的势力争夺上,还如同熊熊烈火一般,迅速蔓延至从高加索到非洲之角的诸多区域,局势愈发紧张复杂。

显然,土耳其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占据着诸多显著优势,其经济规模足足是伊朗的三倍之多,现代化的军队不仅规模更为庞大,而且装备精良、技术先进。身为北约成员国,相较于饱受严厉国际制裁之苦的伊朗,阿拉伯国家显然更愿意与土耳其开展贸易往来,互通有无。

此外,尽管土耳其与以色列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敌意,但土耳其却拥有一种灵活多变的外交策略,能够像过去多次上演的那样,在必要时刻轻易地转向和解,化干戈为玉帛。

当下,伊朗似乎正在毅然决然地摒弃,或者至少是重新审慎地审视那套曾经奉为圭臬的 “前沿防御理论”,即不再固执地执着于在远离本国边境的遥远之地,建立装备精良的民兵组织,将其作为守护本国领土的坚固屏障。

2023 年 10 月 7 日以色列那场军事行动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如同一声振聋发聩的警钟,让德黑兰深刻认识到,此前围绕以色列精心构建 “火环” 的宏伟设想,并未收获预期中的理想成效,反而让自身陷入了诸多困境之中。

时至今日,德黑兰内部围绕地区政策的这场辩论依旧热度不减,持续升温。总统佩泽希其杨领导的改革派坚定主张,应当与美国、欧盟通过协商签订一项全新的核协议,以此实现双方的和解,进而克服当下严峻的经济困难,为伊朗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而众多强硬派人士则在伊朗防空系统被以色列空军无情摧毁之后,心急如焚地要求伊朗加速核武器研发进程,他们将政权的生存视为重中之重,认为唯有手握强大的核威慑力量,才能确保伊朗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改革派毫不留情地批判伊朗在黎凡特地区展开的一系列冒险行动以失败告终,给伊朗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承受压力的强硬派正在将烫手山芋交给属于改革派的佩泽希其扬政府。佩泽希其扬政府则在中俄之间进行斡旋。它的策略是中国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俄罗斯给予军事上的支持。很显然,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土耳其有美国撑腰,体量较小却又宏伟目标的伊朗找中俄撑腰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是,毫无疑问中俄对伊朗是有所期待的。

所有人都知道得中东者得天下的道理。在美苏争霸期间,中东就是美苏重仓得地方。但是当时的苏联不够强大,不足以支撑在中东的地缘政治战略,最后通过以色列和土耳其两个重要抓手将中东(除了选择非苏非美的伊朗)完全被美国掌控。有人怀疑土耳其不可能是美国的抓手,但是从历史经验上看 ,土耳其就是暗中帮助美国控制中东的抓手。要不然,土耳其怎么会是部署有美国战术核武器的北约成员国?

从当前中东局势来看,土耳其和以色列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美国掌控中东的重要角色。一方面,以色列与美国长期保持着深度的战略同盟关系。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领域为以色列提供强大支持,每年给予巨额军事援助,确保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拥有超强的军事实力。以色列凭借先进武器与训练有素的军队,在地区冲突中屡占上风,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明目张胆的不沉航母。

另一方面,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地理位置优越,横跨欧亚大陆,对中东地区有着天然的辐射影响力。美国借助与土耳其的盟友关系,能在中东事务的诸多议题上施展拳脚,像叙利亚问题、库尔德人问题等。土耳其的军事力量不容小觑,且在中东地区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宗教联系网络,美国通过拉拢土耳其,可暗中干预中东局势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

不过,土耳其和以色列与美国的关系也并非完全单向顺从。土耳其有着自身独立的外交政策追求,近年来在叙利亚、俄乌冲突等问题上与美国存在分歧,其在中东的行动有时不完全与美国同步。以色列同样基于本国利益,偶尔也会在一些具体事务上与美国产生摩擦。但总体而言,在中东这片复杂的地缘政治棋盘上,大部分时间里,土耳其和以色列确实为美国掌控中东局势发挥着关键的辅助作用,是美国在中东一明一暗的有力抓手。

如果中俄要在中东有所作为,那么很显然土耳其和以色列都是不可能的合作伙伴。事实上,要切入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伊朗是中俄唯一潜在的合作伙伴。如今,伊朗有难,正是中俄切入中东的最佳时机,但是必须要以法律的形式签订不可撤销的合作条约。不是信不过伊朗的伊斯兰政权,而是中东这块地方错综复杂,政治局面顷刻间就有可能斗转星移。

现在,真的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窗口,如何利用伊朗这个地区性大国切入中东是非常严肃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一带一路”的宏伟计划。事实上,中东的阿拉伯人是绝对不会跟土耳其和以色列合作的。美国在中东也是瞎几把搞。拥有巨量油气资源的中东的阿拉伯半岛始终是阿拉伯人的。依红砖头看,中俄和伊朗合作的赢面要高于美国和土耳其以色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