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宣布进入机器人赛道,vivo在下一盘“未来棋”

当手机厂商入局机器人赛道,是跨界还是必然?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现场,vivo宣布成立“vivo机器人Lab”,同时

当手机厂商入局机器人赛道,是跨界还是必然?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现场,vivo宣布成立“vivo机器人Lab”,同时vivo携蓝科技矩阵、vivo混合现实头显、6G领域等最新技术成果亮相博鳌会场,这也意味着vivo正式进军机器人行业。而跨界进入机器人赛道,vivo在下一盘怎样的棋局?

仔细剖析vivo的技术储备与行业趋势,vivo这场跨界更像是一场积蓄已久的战略升级,手机作为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vivo正试图将这种能力延伸到更广阔的智能终端领域。

在AI、6G、MR技术加速融合的当下,机器人行业迎来爆发前夜。Statist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营收将超过460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30.1亿美元。

而vivo的入场,并非简单追逐风口,而是基于对技术路径与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当机器人需要“看懂环境”“理解指令”“自主决策”时,vivo在影像、AI、芯片领域的三十年积累,恰好成为破局关键。

机器人需要眼睛,而vivo可能是全球最懂‘眼睛’的厂商之一。vivo的影像技术积累,为机器人提供了核心“视觉基因”。

vivo自研的VCS仿生光谱技术、微云台防抖、超大底传感器等硬件,可实现高精度环境感知;而V系列ISP芯片结合夜景降噪、HDR等算法,能在复杂环境下稳定处理视觉信息。

同时,vivo在混合现实(MR)领域的技术积累,为机器人的空间感知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博鳌亚洲论坛上展示的vivoMR头显搭载的3D视觉与SLAM空间计算技术,可实现厘米级精度的环境建模与实时定位,这种能力被直接复用至机器人研发中。例如,机器人通过多摄像头融合与3D重建技术,能快速构建家庭空间地图,并在动态环境中精准避障。此外,vivoMR设备积累的用户行为数据(如手势交互、空间操作习惯),正反向优化机器人的交互逻辑,使其更贴合家庭场景需求。

更关键的是,vivo通过蓝心大模型与多模态算法,让机器人不仅“看得清”,还能“看得懂”——例如识别手势指令、理解用户情绪,甚至预判行为意图。这种能力的迁移,本质上是vivo对“终端智能化”的深度理解。

手机早已超越通讯工具属性,成为用户与数字世界交互的入口;而机器人,则是这一入口在物理空间的延伸。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在博鳌论坛演讲表示:“依托于vivo“蓝科技”在AI大模型与影像领域的十年深厚积累,叠加自研混合现实头显积累的实时空间计算能力,我们会聚焦孵化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让机器人可以“看得懂场景,听得懂需求,给得了回应”。

事实上,vivo在AI领域的投入已持续多年。公开数据显示,其AI团队规模超过1000人,蓝心大模型参数规模突破千亿级,端侧算力平台可支持实时语音交互、视觉识别等复杂任务。这些技术不仅服务于手机与MR设备,更成为机器人“大脑”的核心驱动力。

如果说影像和AI是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那么6G则是其“神经系统”。vivo在6G领域的布局,为机器人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可能性。

经过长期的投入和技术迭代,vivo的6G原型机已实现下行9.51Gbps速率,并联合中国移动完成空口测试。6G技术主要实现的就是低空经济的场景和非用户类数据传输场景,即,利用通信系统在传输用户数据的同时,可实现对物体感知的能力,比如健康监控、低空经济、障碍物感知等。这意味着机器人未来将摆脱依赖云端算力的局限,通过端侧与边缘计算实现更高效的自主决策。

此外,AI与通信的深度融合,通过算法优化网络稳定性,解决信号波动、频繁切换等痛点,确保机器人远程操作的实时性与可靠性。而基于X200卫星手机技术,vivo正在探索卫星网络与算力融合,未来或实现偏远地区机器人的远程控制与数据回传。这些技术的协同作用,让vivo在6G赛道的“预研一代、标准化一代、产品化一代”策略逐渐清晰,6G不仅是更快的通信技术,更是机器人实现“全域智能”的基础设施。

值得关注的是,在3月10~14日韩国举行的3GPP首次6Gworkshop中,vivo成功竞选接入网技术组副主席职位,与中国移动等企业共同主导国际标准制定。

机器人不是孤立的产品,而是智能生态的节点。vivo的商业模式与手机一脉相承,通过硬件入口联接用户,以软件服务构建生态。在机器人领域,这种逻辑同样成立。例如,家庭服务机器人可通过影像与语音交互,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枢;工业机器人则能借助6G与AI,实现生产线的实时优化。

与传统机器人厂商相比,vivo的优势在于两点,一是对用户场景的深刻理解,通过2.5亿手机用户行为数据,更精准地捕捉家庭、办公等场景的实际需求;二是技术协同效应,影像、AI、芯片、通信四大模块相互赋能,形成闭环。比如,6G网络的低延迟特性显著提升机器人远程操控的流畅度,而端侧AI则减少对云端算力的依赖,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有业内人士评论到,vivo的入场可能改写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格局。传统厂商擅长硬件制造,但缺乏用户场景与软件生态的深度整合能力。

vivo进军机器人行业,并非盲目跨界,而是一场基于技术必然性与市场前瞻性的战略选择。

不同于部分厂商追求全产业链覆盖,vivo选择聚焦“大脑+眼睛”核心技术,包括AI算法、影像感知等技术,将机械结构、硬件制造等环节交由专业合作伙伴完成。这样的模式既避免了重复投入,又通过技术输出赋能产业链。

当机器人从工业领域走向家庭场景,用户需要的不再是“功能单一的工具”,而是“能理解、会协作的伙伴”。vivo的影像、AI、6G技术,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更重要的是,vivo的入局标志着智能终端行业进入“场景重构时代”。手机、机器人、MR设备等终端,正在通过AI与通信技术实现深度融合。

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vivo手机成为机器人的“智能终端”,机器人成为家庭生活的“管家”,而6G网络则将这一切串联成一张无缝联接的智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