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均200多元,应该优先给农民涨养老金,他们是我们亏欠的人。
这是我第二次听到专家说农民是我们亏欠的人,上一次是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这一次是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
最近,在观察者网“经济学家建言2025中国经济”对话节目中,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谈到了农民养老金。

陆挺说中国储蓄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的养老金太低了,不得不存钱养老。1.7亿农村老人,每月平均养老金只有223元,而处于顶端的约7%的群体,每月平均养老金却有6000多元,这个差距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大。
为什么说农民是我们亏欠的人,因为他们的养老金低,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而是做了很多贡献,却总是被忽略。
第一,农民交了很多公粮,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有人说交公粮是应该的,国家免费给你地种。那我就想问问国家给了城里人工作,他们又交了什么?

而且那个时候还存在‘剪刀差’,就是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价格极低,但工业品的价格却可以很高。简单理解就是农民为了支持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将农产品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城里人,而城里人将工业品卖给农民,价格却不低,这就是剪刀差。
结果是获取了最大利益的城里人有退休金,而牺牲更大的农民群体却没有。
第二,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城市发展了,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越来越好了,社会福利也更好了,最大的受益者是城里人。

也是在90年代,我国开始比较激进地借鉴,甚至采用西方的社保制度,但农民群体又被忽略了,他们虽然为城市发展做了贡献,但只能赚取一点微薄的工资,享受不到城里的任何福利,只能不停的从农村到城里,从城里返回农村。
很多农民工十几岁就进城打工了,工作时间也很长,现在算工龄,却没有他们的份。
第三,进入新世纪后,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大量的农民土地被征收。按照我国最资深的“三农”问题专家杜润生先生的说法,土地不是简单的生产资料,它本身附着农民的社保功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社保功能逐渐被淡化,甚至被抹掉。
农民的土地,一亩只能拿到3万元、5万元的补贴,但地方却以30万元、50万元的价格卖出。卖出去的钱并没有留一部分用于建立农民的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保障。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民一直在默默的付出,做贡献,但在社保等福利方面,却一直被忽略。直到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才建立。
著名“三农”学者温铁军说城乡养老金差距大是历史遗留问题,应该想办法解决。现在国家用长期国债帮助地方化解债务,应该把过去忽视的这部分先补上。陆挺也说应该借增加赤字和支出的机会,改进中国的社会福利体系。说白了,就是应该向过去一直被忽略的农民群体倾斜。
不过,农民养老金低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重视。2025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将继续上涨,按照给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的说法,我预计今年会有一个不错的涨幅,而且未来的上涨空间也挺大,因为缩小城乡养老金差距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