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奇谈
在渤海与泰山之间的苍茫大地上,有一种名为玄黄石的矿石,传说含服它能令人羽化登仙。开元二十七年秋,新任临淄太守李邕身着官服,亲自带领役夫进入沂山深处,准备寻找玄黄石。秋阳斜照在赭色岩壁上,碎金般的光斑随着山风摇曳,采石工的铁锥声惊飞了林间宿鸟。

"驾——"马蹄踏碎满地枯叶,李邕勒住缰绳的瞬间,看见一位白须老者自松林间缓步而出。褐布袍上落着几点松针,宽袖随风飘动如云间鹤羽。老者突然屈膝跪倒在马前,浑浊的眼眸却亮如晨星:"大人采此顽石,莫非为延圣主寿算?"
"正是。"李邕俯身扶起老者,玄宗皇帝每年索要的贡品压得地方官喘不过气,他这个新任太守也正为此犯愁。老者枯槁的手突然紧握他的腕:"圣人如得龙马,方是万寿之征。"李邕连忙问老人:“您所说的龙马要去哪里找寻?”老人手指指向东方,"齐鲁郊野有祥光隐现,麟凤龙龟皆不及其祥瑞。"

话音刚落,老者已竟如轻烟般消失在松涛里。李邕望着空荡的山径,不觉目瞪口呆,玄色官袍被山风吹得猎猎作响。郡守李邕即刻召来主簿王乾贞:"速往齐鲁寻访异马,凡马产异相者,皆要细查。"又亲书奏章飞报长安,称天降祥瑞。
两年间王乾贞访遍胶东,直至开元二十九年孟夏,北海郡马户来报:有牝马浴淄水而孕,诞下怪驹。王乾贞星夜赶去,果见厩中一匹青骓,两胁生鳞似鲤,鬃毛如雪垂落,尾鬣飘拂竟似龙须。最奇是那马嘶鸣之声,清越如庙堂雅乐。
马户马会恩战战兢兢道:"此驹落地即奔,能追晨风,老朽不敢留养......"
秋分时节,龙马入京。圣人亲临丹凤门相迎,见那马踏云纹蹄铁,在日头下周身泛金光,当即命画工绘《瑞应图》颁行天下。自此内厩以沉香为厩,孔雀羽为饰,更遣三百御林卫日夜看守。

淄川百姓却另传一桩异事:龙马进献那夜,有人见沂山巅立着银须老翁,望着长安方向抚掌而笑,转眼化作白鹤没入云中。
扶风三宝村
唐代,扶风县西南三十里外,有个村子唤作三宝村。村名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许久之前,村中来了个胡僧,他绕着村子走了三圈,拍着地面说:"这里有宝贝气呢,只可惜时辰未到。"众人追问啥宝贝,和尚笑指南方:"地下有交趾(今越南)的三件宝贝,只等有缘人将它们挖出来吧。"说完这和尚便飘然而去。

开成元年(836年)春,村民王阿善酒后打盹,梦见一个黑簪虬髯的汉子。那人穿着宽袖袍服,腰间长剑叮当作响,王阿善问他是何人,那人说自己是东汉马援将军的老部下。当年随马援征讨交趾,大胜而还,抢得许多宝贝带回来。因马援被诬陷抄家,这些宝物他不敢留在身边,被他偷偷埋在村西老井下。王阿善还要再问,却突然从梦中惊醒,梦中的事情却历历在目。
又过了不知多久,偶然的一个夏夜,放羊娃阿牛看见西原地下白光乱窜,像扯不断的丝绸,他便将这事告知村长。第二天,村长带着后生们举着火把去探查,等到半夜,土里突然射出金光,照得地面都发出红光。村长指挥村中人用桃木做下标记,天亮之后便开始在这里挖掘。众人挖了一丈多深,先刨出只金龟——巴掌大,壳上纹路像活的。接着是一把两尺四寸的剑,寒光逼人;还有一面一尺多宽的铜镜,虽然蒙着土,却依然光亮可鉴。
县令刘随听说后连夜赶来。他拔剑出鞘,剑身上道道水波荡漾;拿镜子照月光,镜鼻的怪兽像要活过来。最神奇的是金龟,龟甲上竟藏着失传的《越绝书》文字!刘县令拍着桌子说:"这得进贡朝廷!"赶紧写奏折,用黄绸子包好宝贝,派兵丁送往岐阳。

没想到陈敬瑄时任陇右节度使,宝物送到他那里,陈敬瑄见宝光灼灼,辄生异心。当夜张宴款待使臣,酒至半酣,忽佯醉扑地。左右扶掖间,装着宝物的宝匣铿然坠地,金龟裂为三段,镜面忽现血书:"戊子之劫"。陈使术士占之,曰:"宝气已散,宜留用以镇关中。"遂纳三宝于牙床,赠空匣归县。再往后,便没有人知道这三件宝物的下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