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野:我们的顶级军事专家是怎么牺牲的?

纪良屋语 2023-07-18 19:35:03

冯旸赫治丧工作小组发布讣告说:“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军优秀青年科技工作和教育工作者,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学激进项目获得者,某重大工程专家组组长,某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专业技术上校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旸赫同志,在执行重大任务途中于2023年7月1日2时35分在北京不幸牺牲,终年38岁。”

你如果想从字面意思去了解,其实很难。

只是,这样的通告其实挺难看到的,“执行重大任务途中”、“不幸牺牲”的字眼,很容易让人有不好的联想。

冯有多么重要,大家可能不一定能想象。

公开资料显示,冯旸赫18岁考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指挥自动化工程专业本科,2011年至201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统计系、爱荷华大学高性能计算实验室联合培养,兼任助理研究,2014年从国防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任讲师、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某省部级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冯旸赫提出构建兵棋推演环境中辅助决策的“最强大脑”----“战颅”系统。“战颅”的研发基于智能系统工程思想,融合知识推理、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集成学习和强化学习等一系列方法构建智能决策模型,充分利用人人对抗产生的优质数据和机机自打产生的大数据对智能体进行训练,实现了各要素协同密切、信息处理高效、决策精准快速,解决了兵棋推演中的传统任务规划专家经验依赖性强、应对不完整信息的能力弱、动态临机调整困难等难题。

国防科技大学官微在对冯旸赫的介绍中说,2021年,冯旸赫团队打造的任务规划智能辅助决策平台,成功应用于中央军委、战区、军兵种、国防工业部门的10余个单位,支撑了解放军多次重大演训演练活动,有力促进了智能博弈领域的研究生态发展。

其实我对这样的信息公开表示怀疑,有没有必要。

就在这么一段消息里,可以透露出很多的内容,越是因为冯的功绩卓越,其实我们越不应该暴露那么多。

事实上,在长久的和平中,中国人对防间谍和保密的意识很淡薄。

我们可能不知道,美俄日的间谍水平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日本侵华前,每一座村庄的井和禽类多少、主粮是什么都标得很清楚。

相比之下,也就这两年,安全的观念才稍微好一点。

这些年,我们被泄了多少密,看公开报道就触目惊心,真的不如解放时期警惕性强。

为什么为国铸剑头是这样?是因为无数先烈隐姓埋名。

我们知道,如果钱学森遭受暗算,那么中国军事科学可能就没有未来。

现在中国人对于斗争,对于历史,对于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严峻,是淡漠和没有概念的。

从那些润出去的富豪就知道,很多人总还以为真的有“国际公民”的存在。

没有国,哪有家。

为什么顶尖军事专家执行重大任务需要打车?

为什么要公布那么多信息,是要表达什么?表达一些失误?唤醒普通民众和外国间谍机构对于中国顶尖专家的关注?

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个人信息,住在哪里,电话多少,都清楚地在外网泄露的数据包里。

通过大数据的交叉比对,不难找到想要找到的人。

就是觉得,有些事,该隐藏的地方做的不太好,不该隐藏的不够透明。

我们以为要传递一种信息,其实结果可能是相反的。

比如很多年前的人才计划,比如前段时间外媒热炒的什么警务站。

是时候系统评估一下了,在国家安全的背景下,到底哪些信息是该说的,哪些是不该披露的。

比如有些军方的采购信息,你披露它干嘛?

现在你去翻,还有是公开的呢。

据新华社消息,全国国家安全系统表彰大会7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XX要求,各级党委政法委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关心支持隐蔽战线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履职提供有力保障。

可能我这个认知水平有限,我并不认为这样的宣传有太大的作用。

真正致敬隐蔽战线工作,就应该大幅提高相关待遇,没必要公开致敬,致敬了之后除了心里舒服一点,还能怎样呢?

真正致敬这些牺牲的先烈,就应该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做好保护,强调隐私。

真正致敬这些牺牲的先烈,就应该彻查这些经过,到底是什么原因,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除了这位专家,其余牺牲的专家,有没有蹊跷的地方,而不是简单的公安查案,可能需要特殊的安全刑侦专家。

从目前中美关系看,尚没到那个程度要暗杀,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未来会不会发生,毕竟,生物战可能灭族都在用,暗杀又算得了什么呢?

成为真正超级大国的路上,注定满地荆棘和鲜血,我们需要多补课,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向我们知道名字和不知道名字的英雄们致敬,是你们保护了我们,而不是那些日思夜想润出去的人。

我们或许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但这种精神是永生和可以传递的,中国人永远不屈服,中国也必然会强大起来。

你们一定不会白白牺牲。

0 阅读:163
评论列表

纪良屋语

简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