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网红的尽头是带货?健身博主打造个人品牌,狂揽千万美元

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素人逆袭”的故事屡见不鲜,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更重塑了无数普通人的命运轨迹。对于RY

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素人逆袭”的故事屡见不鲜,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更重塑了无数普通人的命运轨迹。

对于RYSE Supplements品牌(以下简称RYSE)创始人Brett Westover来说,这种改变尤为深刻。从一名默默分享健身日常的内容创作者,到千万级运动营养品牌,他的故事完美诠释了社媒时代的“时势造英雄”。

图源:TikTok

RYSE的“粉丝经济”创业史

资料显示,RYSE品牌的崛起,与其创始人Brett Westover的“双重身份”密不可分。

Brett Westover曾是大学摔跤运动员,因减重需求接触运动补剂,并逐渐成为TikTok和YouTube上的健身内容创作者。

通过分享健身技巧和补剂测评,他积累了数十万垂直粉丝,这群“健身发烧友”也成为了RYSE品牌的第一批种子用户。

图源:TikTok

2017年品牌成立之初,RYSE选择以“专业+真实”为标签切入市场。Brett Westover通过社媒持续输出补剂知识,甚至公开产品配方研发过程,成功将个人IP的公信力转化为品牌信任度。

最终,凭借高蛋白粉、预锻炼能量剂等爆款,RYSE品牌迅速打开了美国市场,如今已经成为了行业领导者。

图源:RYSE Supplements

全域布局,打造流量闭环

与众多DTC品牌相似,RYSE品牌采取了全渠道布局的市场拓展策略,通过多个平台同步发力,构建了多元化的销售网络。

1、TikTok

分析Brett Westover和RYSE品牌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以TikTok为主导的社交平台在其品牌成长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TikTok上,RYSE品牌主要以“短、平、快”内容策略为主,通过健身达人挑战赛、产品开箱测评、趣味科普等短视频,将硬核补剂知识转化为轻松易传播的内容。

图源:TikTok

截至目前,该品牌的官方账号@ryse已经获得了25.82万粉丝,总流量达到1.3亿,其中流量达到千万级的爆款视频有6个。

图源:TikTok

除了创始人个人ip与品牌自营账号之外,RYSE品牌还会不定期寻找与品牌调性相符的TikTok达人进行合作,截至目前,该品牌关联达人数已达到1.51万人,共计为品牌带来了2152万美元的销售额,占比达到52.12%。

图源:Echotik

其中,TikTok达人@jaylanefit(粉丝数40.29万)的表现最为突出,共计发布了62条推广视频,总销售额达到121万美元。

他的视频风格主要以“夸张的使用体验”搭配幽默有趣的口播为主,在吸引用户兴趣的同时将产品推广出去。

例如,他在2025年3月发布的视频,通过夸张地肢体动作和表情展示,这条视频最终获得了15.08万次播放。

图源:TikTok

2、YouTube

与Tik Tok的快节奏不同,RYSE品牌在YouTube主要通过长视频讲述研发故事、邀请运动员访谈等,来塑造专业的品牌形象。

目前,该品牌官方账号@RYSE_Supps已经获得了8.17万订阅者,总流量累计超过4542万。

这种与TikTok协同搭配的“短带长”内容组合,既满足了快节奏社交媒体用户的碎片化信息需求,又通过深度内容建立了品牌的专业性和可信度,为品牌建了一个从认知到认同的流量闭环。

图源:YouTube

3、品牌独立站

在独立站建设上,RYSE品牌采用了相对直接的模式,主要用通过直观的产品信息呈现,以及健身相关的案例分析来为品牌背书。

通过这种模式,能够让用户在进入独立站时,快速找到自己需要到信息,可以很好地加强购买决策效率。

图源:RYSE Supplements 独立站

目前,RYSE品牌独立站月访问量约为22.76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自然流量占比超过八成,可以看出品牌在消费者中已经建立了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

图源:similarweb

运动营养市场的千亿红利

除了创新的营销策略之外,运动营养品行业的整体增长也为RYSE品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运动营养市场规模为452.4亿美元,预计从2024年到2030年,将以每年7.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这一增长背后是消费升级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如今,全球健身人口不断突破新高,同时乳清蛋白分离技术、缓释配方等创新技术也在持续优化产品体验,扩充市场矩阵,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具有差异化产品定位和精准营销能力的新锐品牌便大有可为,特别是在女性运动营养、功能性细分品类等新兴赛道,市场机会远未被充分挖掘。

图源:网络

全球化2.0时代,中国企业需要更“聪明”地出海

从RYSE品牌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国内垂直领域品牌通过精细化社媒运营实现市场突围,是切实可行的,这套方法论同样适用于其他消费品类。

但也需要以“更聪明的方式”,即避免简单铺货或低价倾销,通过内容建立情感连接,通过数据洞察用户需求,通过产品传递品牌价值。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学会在海外市场“扎根”而非“漂流”,全球化的下半场故事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