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孩子为什么批评不得?你需要知道的背后原理

孩子的自我认知变化前几天,在一个家庭聚会中,朋友小丽因为孩子打游戏不肯写作业,忍不住批评了几句。结果儿子小宇不仅哭闹,还

孩子的自我认知变化

前几天,在一个家庭聚会中,朋友小丽因为孩子打游戏不肯写作业,忍不住批评了几句。

结果儿子小宇不仅哭闹,还摔了手机,说自己活得很痛苦。

大家面面相觑,小丽也懵了,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这种场景其实在很多家庭中都上演过,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似乎变得无法批评呢?

其实,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我认知不断变化,是不能忽视的一个过程。

小宇之所以反应如此强烈,与他在这个阶段的自我认知息息相关。

早在孩子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这是我的”。

这样的小细节便是自我认知萌芽的标志。

到了这时,孩子逐渐有了对自己的物品、权利的强烈意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抗拒别人的干涉,经常会通过哭闹来表达不满。

学前阶段的自我认知特点

到了学前阶段,也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概念进一步清晰。

孩子们开始从年龄、性别、能力等方面认识自己。

这时,他们的关注点在于自己能做什么,和其他小朋友相比有何不同。

记得有一次,家里侄子磊磊在幼儿园画画比赛中输给了别人,回来后闷闷不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一度不愿再拿起画笔。

这个阶段的小朋友,心智还不成熟,情绪波动很正常。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否定自己,甚至感到挫败。

他们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所以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哭大闹。

家长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和理解,而不是一味的批评。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变。

青春期的孩子正经历着复杂的自我探索,他们的情绪体验五味杂陈。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叛逆?

表面上看,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很多事充满质疑,内心自认已经是“成年人”,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记得邻居家的小明,因为不想补习课,和父母大吵了一架,还摔门而出。

父母的不理解和压力,使得他反感一切来自成人世界的规则。

这其实是他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对独立和自由的强烈渴望。

当然,这种叛逆是暂时的,随着他们逐渐成熟,会慢慢寻找到自己和外界的平衡点。

情绪管理:家长的关键角色

既然孩子不能用传统的批评、打骂方法来教育,那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关键是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次我在外面看到一个妈妈,因为孩子撒谎,急得把孩子揪回家大骂,结果孩子哭得更厉害,母子俩的关系更紧张。

家长首先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在愤怒时处理问题。

深呼吸,数到十,先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再和孩子沟通。

这样不仅能够避免情绪的冲突,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教会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正确沟通的技巧

另外,沟通的方式也很重要。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问题,往往只是单方面地讲道理或命令,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更有甚者,用负面的语言去责骂或打击孩子,那不仅不会让孩子听话,反而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确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充满尊重和理解。

用温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望。

例如,可以说“我很担心你的安全,所以希望你不要玩火柴”,而不是简单地命令“你不能玩火柴”。

直接表达要求

有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并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事情。

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的表达不够清晰明确。

比如,直接了当地说“请你把玩具收拾好”,胜过含糊地说“不要这样做”。

明确的语言可以告诉孩子具体的行为要求,让他们明白我们的期望和标准。

就事论事,理性批评

批评也是有技巧的。

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我们应该针对行为进行批评,而不是全盘否定他们的人格。

例如,说“你撒谎是不对的,你要诚实”比起说“你是个骗子”要好得多。

这样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努力改正。

提供替代方法

最后一个实用的方法是提供替代选择。

当孩子犯了好动或调皮的错误时,可以给出更好的选择。

例如,当孩子在墙上乱画时,可以说:“你可以在纸上画,或者用画板。

”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有更好的选择,还可以避免他们继续错误行为。

给孩子适当的奖励和表扬,比如“你今天把玩具收拾得很好”,会增加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帮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爱与理解永远是最重要的。

正如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所言:“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

”孩子犯错时,正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

用爱去温暖孩子,再给予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成长。

所以,当面对孩子的不乖时,与其急于批评、责骂,不如静下来,用心去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给他们足够的耐心和爱。

这样,孩子才能像一颗种子,在充满爱和理解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伴随着孩子成长的,不仅是他们自己,还有我们每一个做家长的心。

让我们一起努力,理解孩子,爱护孩子,陪伴他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