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湖北省召开“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解读《关于实施美丽湖北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的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省国土整治中心、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何开文介绍;湖北是生态大省、“千湖之省”,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生态环境优渥”是战略内核。此次出台《行动方案》,就是要以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为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构筑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是七大行动之一。
为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行动方案》围绕重点领域,统筹部署6大行动。
一是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提质增效行动。全面打好湖库治理、入河入湖排污口治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化工企业污染防治四大攻坚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二是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坚持控源、截污、活水、修复,推进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聚焦大气污染固定源、移动源、面源、外源“四源齐控”,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防新增、去存量、控风险,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三是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促进行动。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四是实施美丽系列建设行动。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梯次推进美丽山川、美丽河湖建设。
五是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行动。做好全国碳市场行业扩容服务和区域碳市场建设,打造碳市场高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打造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高地;推进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市场化改革,打造环境权益交易高地。
六是实施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行动。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执法以及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质效。
何开文表示,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将自觉对标支点建设部署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地,把行动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扎实举措、工作成效,为全面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
《行动方案》中美丽湖北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山川、美丽河湖等方面,那么自然资源部门具体有哪些工作计划呢?

湖北省国土整治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光介绍:自然资源部门肩负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调查、确权登记与开发利用,生态保护与修复等职能职责,是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山川和美丽河湖建设的空间管控者、要素保障者、资源守护者。自然资源部门将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强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以“创新碳汇价值实现路径、构建市场化碳汇交易体系”为核心目标,以国家碳计量和全省碳汇能力试点建设为抓手,打造全国碳汇交易标杆省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碳汇价值实现模式,为全国“双碳”目标实现贡献“湖北方案”。
美丽湖北战略强调,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谈华初表示:省住建厅始终围绕湖北加快建成支点的战略定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宜居湖北建设为统领,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等“四好”建设,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在提升支点建设生态承载力方面,将重点做好以下“三篇文章”: 第一,做好“优”的文章,推动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第二,做好“治”的文章,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第三,做好“转”的文章,推动建筑领域绿色转型发展。
湖北自古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在建设美丽湖北、提升支点生态承载能力方面,河湖长制作为破解治水难题的“关键一招”。

湖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颖介绍:湖北省近年来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探索出一条从治水到兴水、从生态保护到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建设美丽湖北、提升支点生态承载能力注入绿色动能。
一是制度筑基,从“治水有责”到“治水有方”。二是系统施治,从“单一之治”到“流域共治”。三是工程赋能,从“水患之困”到“水安之基”。下一步,省水利厅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地方采取有力措施,从三个方面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坚持高位推动,持续强化河湖长制;坚持示范引领,持续建设幸福河湖;坚持系统治理,持续改善河湖环境。同时,做好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确保“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
农业农村部门在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行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陈汉秋介绍:近年来,湖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坚决守牢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底线,统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高水平保护,加快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为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提供坚实支撑。
坚持统筹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成势见效;坚持科学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融合发展,产业生态质效日益提升;坚持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经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行动,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区。大部分村庄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村庄环境更加清洁干净卫生,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湖北画报时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