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了一位女条友的文章,题目为《活着就好,死了也行》。内容就不必引述了,读者凭阅读经验也能大致猜个八九不离十。
我很可能还是第一次看过这位网友的文章,由于对“死了也行”这种话有好奇心,于是就把本文耐心的看完。
这篇文章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之前看余华的《活着》,感觉活着就好,近日看完《素食者》,感觉死了也行!”
我读文,如果有话可说时,一般会写下若干字的评论,写算对创作不易的写作者的一种支持吧。
读罢此文后,当然有话可说。因为生死问题是人生最大的事之一,没有之二,平时我就多次主动和被动地思考过。
我用不着多想,提手一挥而就,发布如下评论:
“死了也行”?
恐怕你要用1万年才会想通这个理!
你很聪明,说完这句话后,撒手不管,到此为止!
作为读者,也只好“到此一游”!

应该讲,我这则评论不是那么直白,而是有点含蓄。说真的,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作者有可能以为我是在“戏说乾隆”,对她不够恭敬,从而导致心中不快。
其实我写评论一般比写文时还要认真和仔细一些。
但考虑到我与这位作者还不曾互动过,她并不知道我的特性,所以她有可能有点误会也未可知。
中午小憩了一会,起床后,打开手机后,发现这位来自山东网名叫《华姐的世界》竟然有“姐”的风范,给我的这则评论点了个赞。
于是我再也按捺不住了,想要为这则评论再写个后续,向作者具体说清一些问题,也算是我对死亡的一种认识。

为什么我说“恐怕你要用1万年才会想通这个理(死了也行)”?
我这不是在戏谑,其逻辑是:死亡的真相必须在死后才知,死后不能重生,所谓濒死体验不可信,因为那毕竟不是真正的死亡。
所以,死后是进地狱,还是上天堂,是个永恒之谜,说“1万年想通这个理”其实还是太短。
为什说“你很聪明,说完这句话后,撒手不管,到此为止”?对于死亡,聪明的人除了给它下个主观的结论,还能怎么样?你既见不到上帝,又见不到阎王爷,对死亡的真相本就一无所知。
哲人告诉我们,认知是有界限的。而对于死亡的认知,一望无际都是界限。你只有保持沉默,等待死亡的不期而至!
为什么说,作为读者,只好“到此一游”?因为关于死亡,从古至今,都是无定形,无结论,所有人的所知都只能是传说而已。
所以,作为读者面对他人谈论死亡时,都不要抱有“求得真知”的幻想,只能像一些游览者在景区提笔写上几个大字:到此一游!
至于你到底有何收获,那就与导游无关,完全靠你的悟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