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道,官吏们击鼓敲梆聚集百姓,频繁发号施令,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怎能繁衍生息、生活安定呢?
(2)语文老师提醒同学在议论文写作时要正确阐释概念,并围绕概念准确选用论据,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讲清道理。小欣由此想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3)我国古代诗人常以“对举”的方式让数字入诗,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和“万”。班级即将举行“杜甫诗歌鉴赏会”,小明准备用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讲数字的“对举”入诗。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有乳糖不耐受,不能喝奶!”乳制品营养丰富且香醇可口,但不少人因乳制品与肠胃【甲】“打架”而苦恼,甚至对乳制品避而远之。
小肠中乳糖酶分泌不足,导致摄入过多的乳糖后不能被完全分解和吸收,继而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包括腹胀、腹痛、排气、腹泻、腹鸣等症状【乙】:这一消化问题就是乳糖不耐受。乳糖耐不耐受可能与种族、年龄、遗传等因素相关,从全球范围来看,乳糖不耐受比较常见,尤其是东亚地区。
(①)?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乳糖不耐受或乳糖吸收不良人群可以尝试少量多次饮奶,逐步提高耐受。其次,该人群不要空腹喝奶,(②),例如用牛奶泡麦片、配面包,不仅增加乳制品摄入量,也能让餐桌更丰富。同时,该人群也可以通过先吃些其他食物再喝牛奶的方式来缓解不适症状。此外,肠胃消化功能不足的人群还应重视补充益生元、益生菌、乳糖酶等,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强对乳糖的消化能力,提高乳糖耐受水平。
18. 文中【甲】【乙】两处的标点作用不同,请分别说明。
19. 下列句子中的“可能”与文中加点的“可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但一个撑渡船的若想有座碾坊,那简直是最不可能的妄想。
B. 他感到这条路的弯曲可能和头顶的树枝一样盘根错节,令人望而生畏。
C. 我迟迟没有继续往前行走,是因为我无法否定自己再走上另一条街道的可能。
D. 这两种可能都是次要的,作为教师,他留下的目的是亲眼看到孩子们走出大山。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中式养生”为何在年轻人中圈粉无数?“新中式养生”逐渐赢得年轻人的心,离不开中医药自身的与时俱进。①新中式养生不仅保持了传统中医药的专业性,②还想方设法满足现代年轻人追求方便携带、简单操作又具有功效性。③比如,不再拘泥于“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④有的中医药老字号推出新式养生茶饮和中药糕点,⑤有的中医院积极推荐药膳食谱……⑥中医养生逐渐融入年轻人的生活,⑦人们和它愈发“亲密”,⑧已迅速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新标配”。
“新中式养生”走红的背后,更有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做支撑。其实,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是“顺四时”,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生、夏长、秋生、冬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遵循这样的理念,在健康管理中往往能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自身能力不足时,要懂得借自然外力,顺着自然界的势头养出好体质。三伏天晒背就是如此,借助自然界阳气旺盛的好时机,晒到身体微微出汗,可补充阳气,有助于祛除陈年痼疾。不过,晒背并不适合所有人,中医讲究“三因制宜”,就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无论晒背还是其他养生方法,都要根据自身体质进行选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21.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2. 结合“新中式养生”圈粉走红的原因,为其拟写一则推荐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教师版】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道,官吏们击鼓敲梆聚集百姓,频繁发号施令,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怎能繁衍生息、生活安定呢?
(2)语文老师提醒同学在议论文写作时要正确阐释概念,并围绕概念准确选用论据,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讲清道理。小欣由此想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3)我国古代诗人常以“对举”的方式让数字入诗,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和“万”。班级即将举行“杜甫诗歌鉴赏会”,小明准备用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讲数字的“对举”入诗。
【答案】 ①.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②. 且不得暇 ③. 名实已明 ④. 而天下之理得矣 ⑤. 万里悲秋常作客 ⑥. 百年多病独登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辍、飧、饔、暇、理、作。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有乳糖不耐受,不能喝奶!”乳制品营养丰富且香醇可口,但不少人因乳制品与肠胃【甲】“打架”而苦恼,甚至对乳制品避而远之。
小肠中乳糖酶分泌不足,导致摄入过多的乳糖后不能被完全分解和吸收,继而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包括腹胀、腹痛、排气、腹泻、腹鸣等症状【乙】:这一消化问题就是乳糖不耐受。乳糖耐不耐受可能与种族、年龄、遗传等因素相关,从全球范围来看,乳糖不耐受比较常见,尤其是东亚地区。
(①)?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乳糖不耐受或乳糖吸收不良人群可以尝试少量多次饮奶,逐步提高耐受。其次,该人群不要空腹喝奶,(②),例如用牛奶泡麦片、配面包,不仅增加乳制品摄入量,也能让餐桌更丰富。同时,该人群也可以通过先吃些其他食物再喝牛奶的方式来缓解不适症状。此外,肠胃消化功能不足的人群还应重视补充益生元、益生菌、乳糖酶等,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强对乳糖的消化能力,提高乳糖耐受水平。
18. 文中【甲】【乙】两处的标点作用不同,请分别说明。
19. 下列句子中的“可能”与文中加点的“可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但一个撑渡船的若想有座碾坊,那简直是最不可能的妄想。
B. 他感到这条路的弯曲可能和头顶的树枝一样盘根错节,令人望而生畏。
C. 我迟迟没有继续往前行走,是因为我无法否定自己再走上另一条街道的可能。
D. 这两种可能都是次要的,作为教师,他留下的目的是亲眼看到孩子们走出大山。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8. 甲:特殊含义,“打架”原指互相争斗殴打,这里形象地表现了肠胃无法分解和吸收乳制品导致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乙:总结上文,总结前文对“乳糖不耐受”的描述。
19. B 20. ①乳糖不耐受者不能喝牛奶吗 ②可以将牛奶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甲:此处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打架”原指互相争斗殴打,这里结合“‘我有乳糖不耐受,不能喝奶!’乳制品营养丰富且香醇可口,但不少人因乳制品与肠胃‘打架’而苦恼,甚至对乳制品避而远之”的语境可知,“乳制品与肠胃‘打架’”中的引号形象地表现了肠胃无法分解和吸收乳制品导致“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引号表示“打架”一词已被赋予特殊含义。
乙:此处的冒号表示总结上文,前文“小肠中乳糖酶分泌不足,导致摄入过多的乳糖后不能被完全分解和吸收,继而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包括腹胀、腹痛、排气、腹泻、腹鸣等症状”是对“乳糖不耐受”的描述,此处的冒号表示后文“这一消化问题就是乳糖不耐受”还对上文的总结。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同词异境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题干中的“乳糖耐不耐受可能与种族、年龄、遗传等因素相关”中的“可能”,表示的是一种推测或不确定性,即乳糖耐受与否与多种因素有关联,但并非确定无疑的因果关系。
A.这里的“可能”与“不”连用,表示完全否定,即这件事绝对不会发生。这与题干中的“可能”表示的推测或不确定性明显不同。
B.这里的“可能”表示一种推测,即路的弯曲程度可能与树枝的盘根错节相似,但并非确定无疑。这与题干中的“可能”用法和意义相同,都表示一种不确定性或推测。
C.这里的“可能”虽然也表示一种不确定性,但它更侧重于表达“有这种可能性存在”,而题干中的“可能”更侧重于表达“可能与某因素有关联”的推测。
D.这里的“可能”用于列举几种可能性中的一部分,与题干中的“可能”在语境和用法上存在差异。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由“……这一消化问题就是乳糖不耐受……”可知,前文提到乳糖不耐受的定义和症状,并且指出东亚地区乳糖不耐受比较常见。后文为“答案是否定的”,再加上根据“首先,乳糖不耐受或乳糖吸收不良人群可以尝试少量多次饮奶,逐步提高耐受。其次,该人群不要空腹喝奶……”的语境可知,乳糖不耐受者是可以适当实用牛奶的。由此可知,此处的文句是“乳糖不耐受者不能喝牛奶吗”之类的话。
②由“例如用牛奶泡麦片、配面包,不仅增加乳制品摄入量,也能让餐桌更丰富”的举例可知,此处提示的是牛奶的相关食用方法是与其他事物一起食用,即可填“可以将牛奶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之类的话。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中式养生”为何在年轻人中圈粉无数?“新中式养生”逐渐赢得年轻人的心,离不开中医药自身的与时俱进。①新中式养生不仅保持了传统中医药的专业性,②还想方设法满足现代年轻人追求方便携带、简单操作又具有功效性。③比如,不再拘泥于“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④有的中医药老字号推出新式养生茶饮和中药糕点,⑤有的中医院积极推荐药膳食谱……⑥中医养生逐渐融入年轻人的生活,⑦人们和它愈发“亲密”,⑧已迅速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新标配”。
“新中式养生”走红的背后,更有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做支撑。其实,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是“顺四时”,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生、夏长、秋生、冬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遵循这样的理念,在健康管理中往往能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自身能力不足时,要懂得借自然外力,顺着自然界的势头养出好体质。三伏天晒背就是如此,借助自然界阳气旺盛的好时机,晒到身体微微出汗,可补充阳气,有助于祛除陈年痼疾。不过,晒背并不适合所有人,中医讲究“三因制宜”,就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无论晒背还是其他养生方法,都要根据自身体质进行选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21.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2. 结合“新中式养生”圈粉走红的原因,为其拟写一则推荐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答案】21. 语句②,修改为“还想方设法满足现代年轻人追求方便携带、简单操作又具有功效性的需要”。语句⑦,修改为“它和人们愈发‘亲密’”。
22. [示例1]因循传统承古韵,与时俱进焕青春;保持年轻与活力,怎能错过新中式养生?
[示例2]“新中式养生”宛如一座桥梁,一端连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智慧宝藏,一端连着新时代年轻人的需求,成为养生新时尚。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句②,成分残缺,后面缺少“满足”的宾语中心语,修改为“还想方设法满足现代年轻人追求方便携带、简单操作又具有功效性的需要”。
语句⑦,主客颠倒,前句主语是“中医养生”,此处陈述对象也是“中医养生”,修改为“它和人们愈发‘亲密’”。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推荐语的能力。
推荐语是用于推荐某种事物或产品时所使用的简短、精炼、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的语句。
首先概括“新中式养生”圈粉走红的原因:“保持了传统中医药的专业性”强调保持传统;“离不开中医药自身的与时俱进”强调与时俱进;“赢得年轻人的心”“满足现代年轻人追求方便携带、简单操作又具有功效性”“逐渐融入年轻人的生活”强调满足年轻人的需求,融入年轻人的生活。
根据以上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