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高血脂的危害:血液里藏着的“油脂炸弹”!

高脂血症,又称高血脂,是“三高”疾病中的一员大将,临床上指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正常情况

高脂血症,又称高血脂,是“三高”疾病中的一员大将,临床上指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范围。

正常情况下,总胆固醇的正常范围为2.8~5.17mmol/L,甘油三酯为0.56~1.7mmol/L。这里尤其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的升高危害最大,是导致动脉粥样性心血管病的第一危险因素,所以血脂管理的第一任务:控制低密度脂蛋白<3.4mmol/L;若是冠心病高危人群,最理想的目标是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

高血脂有哪些危害?

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如果血液中脂质过多,会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堵塞,影响供血,进而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②引起脂肪肝:肝脏是脂质代谢重要器官,血脂过高时,脂肪在肝脏堆积形成脂肪肝,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③诱发胰腺炎:甘油三酯升高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胰腺炎会有生命危险。

④增加糖尿病风险:高脂血症容易导致身体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血糖,并且过多脂肪组织释放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

⑤增加高血压的风险:高血脂加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血管狭窄、堵塞,引起血压进一步升高。

临床上的这些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它们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对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一定要引起重视,早干预,早治疗。根据《血脂管理指南》指出,年龄<40岁,2~5年进行血脂检查;年龄>40岁,应每年检查血脂情况;冠心病高危人群根据个体化防治的需求进行检查。

高脂血症有哪些具体症状?

一般来说,高血脂无明显症状,因为这个原因,并不引人重视。严重时可能出现头晕头痛、黄色瘤、视力下降或模糊、肝脾肿大、胸闷乏力等症状。所以说高血脂出现症状,一般在出现其他并发症之后。

引起高血脂的病因是什么?

①遗传因素:与脂代谢有关的基因突变可引起原发性高脂血症。

②饮食因素:虽然高血脂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与高脂饮食有密切关系,比如长期摄入大量的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以及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易导致血脂升高。

③生活习惯:某种意义上说,高血脂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与我们缺乏运动、长期久坐、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使身体代谢功能下降,脂肪堆积,导致血脂升高。

④疾病因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会影响脂质代谢,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所以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生活中应如何防治?

①健康饮食:在日常饮食上,控制总能量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乳制品等,减少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②规律运动: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控制体重,改善身体代谢机能,降低血脂。运动达标遵循1、3、5、7原则:坚持每天运动至少30分钟;每周坚持3—5天;运动中心率:170-年龄。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前监测血压、心率,血压过高如>180/110mmHg暂停运动。运动中感觉胸闷气促、心慌不适暂停运动。糖尿病患者运动前要监测血糖,如血糖>17mmol/L时暂停运动。

③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劳逸结合,避免劳累。

④药物治疗:当生活方式调整仍无法有效地控制血脂时,需要考虑药物治疗。用药应在专业医生的评估下使用,不可自行购买药物服用。临床上调脂药以他汀类药物为主,比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贝特类、烟酸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等。目前还有新型的降胆固醇药物,如依折麦布、海博麦布等。

⑤定期复查:首次使用降脂药物后,应4-6周复查血脂、肌酶、肝肾功能等情况,了解有无肌痛、肌炎、肌病等情况。如达标,且无不良反应,可在3-6个月时复查。如治疗1-3个月仍未达标,在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后,仍需要4-6周复查。

高血脂是我们血液中的“油脂炸弹”,长期高血脂会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引起身体内分泌的异常。控制血脂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通过积极地管理血脂,保证在理想的目标值,才能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