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存款利率补降!债券市场配置需求上升?

一、热点事件4月以来,超30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以中小银行的3年、5年期产品为主,调降后多数利率低于2%。此次调整是20

一、热点事件

4月以来,超30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以中小银行的3年、5年期产品为主,调降后多数利率低于2%。此次调整是2024年第二轮大行存款利率下调的补降,预示着由大行引导的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已在路上,也为进一步降息打开空间。

二、热点解读

(1)补降的本质:市场化利率传导机制的深化

存款利率补降是2022年建立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具体体现。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最终形成“MLF—LPR与国债—存贷款利率”的传导链条。

例如,2024年7月LPR下调后,六大行同步调降存款利率,活期利率降5个基点,中长期定存利率降幅达20个基点,这正是对LPR下行的“补位”响应。这种联动机制既避免了存贷利率倒挂,又通过市场化方式稳定银行净息差,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新阶段。

(2)补降的直接动因: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202年一至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呈下降趋势,各季度分别为1.54%、1.54%、1.53%、1.52%,当前净息差水平已处于历史低位。而2025年LPR仍有下行空间,银行或将面临“资产端收益下行”与“负债端成本刚性”的双重挤压。

(3)补降对债市有何影响?

存款利率下调,其收益进一步下降,进一步削弱企业居民储蓄热情,推动企业投资和激发居民消费热情,从而有助于促进存款资金向投资和消费领域转化。同时,资金流向资本市场的动力加强,债券市场配置需求上升。

中信证券研究团队认为,对于银行而言,存款“降息”有利于控制利息成本,但同时也会加大揽储难度,给负债端稳定性带来更大的挑战。对于市场而言,存款利率下调可能会推动包括国债利率在内的广谱利率进一步下行。同时,“存款搬家”的现象或将强化,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迎来增量资金,增大债市配置力量。

具体来看,利率债方面,交易盘对降息预期已较为充分,配置盘因大行负债端紧张、同业存款回流需时间,需求存在不确定性,且4月末政治局会议或出台的增量政策也会带来扰动,叠加降息落地后追涨空间有限,下行空间相对有限,可采取偏防守的哑铃型策略。

信用债方面,参考历史经验,存款利率下调后,广义资管对1-3年期信用债需求增加,利差往往收窄,机会更具确定性,建议重点关注信用利差收窄机会。

总的俩说,存款利率补降不仅是银行应对息差压力的短期举措,更是利率市场化深化、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的长期选择。对个人投资者而言,需适应“低利率常态化”,优化资产配置;对企业而言,融资环境改善将带来发展机遇;对宏观经济而言,这一调整有助于引导资金 “脱虚向实”,为稳增长、促转型提供支撑。未来,随着政策利率下行和结构性工具落地,存款利率或将延续温和下降趋势,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相关产品:

(1)基准国债ETF(511100)

相较权益类产品,基准国债ETF仅参与债市投资,长期预期收益与波动水平相对更低;相较信用债类产品,基准国债ETF底层聚焦国债,具有明显的信用安全性。

(2)信用债ETF基金(511200)

信用债ETF基金跟踪的指数整体呈现中短久期、成分券评级高,持仓分散、行业分布较广的特征,比较契合稳健风格投资需求,同时亦可通过场内交易追求结构性投资机会,可作为配置工具。同时,在利率下行背景下,信用债ETF基金也有机会捕捉无风险利率下行及利差压缩带来的机遇。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国海证券,风险等级:R2。沪做市国债指数基日为2022-06-30,2023-2024年度涨跌幅分别为3.52%、7.85%。沪做市公司债指数基日为2022-06-30,2023-2024年度涨跌幅分别为4.25%、5.72%。

风险提示:本文提及的基金均为债券 ETF,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利率债市场,存在标的指数成份券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利率债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的风险;因宏观市场因素导致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因标的指数编制方式变化、成分券调整、成分券流动性问题、证券交易成本和基金运行费率、管理人管理能力、抽样复制和其他因素影响导致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成份券停牌的风险;第三方机构服务的风险;管理风险与操作风险;投资国债期货的风险;政策风险;本基金作为 ETF 产品,在场内交易,可能存在的特有风险包括: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失败的风险;投资者赎回失败的风险;申购赎回的代理买卖风险;参考 IOPV 决策和IOPV 计算错误的风险;场内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关于本基金的具体风险提示,请参考详见本基金《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指数表现不代表产品业绩,二级市场价格表现不代表净值业绩。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