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晋国灭亡是因大家族内斗,为何三家分晋后内斗问题瞬间就缓解了?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国力和军事实力都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在崤山之战击败秦国和在鞌[ān ]之战中击败齐国后,晋国的风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国力和军事实力都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在崤山之战击败秦国和在鞌[ān ]之战中击败齐国后,晋国的风头可以说是一时无两,春秋第一霸主非晋莫属。

但是晋国也有自己的致命问题——内斗。因为内斗过于激烈,晋国最终遭遇了“三家分晋”的大事件,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但是由韩、赵、魏三家分化而成的“新晋国”,却再也没有了内斗的危机,可以一心一意谋发展,无牵无挂搞事业。

为什么韩、赵、魏可以远离内斗的困扰呢?

1.

晋国的内斗由来已久,根本原因就是晋国借鉴周王朝的分封制,实行世卿世禄制。

什么是世卿世禄制呢?简单说来就是晋国的实权职位由几大家族长期把持,这些家族拥有自己的土地、财产以及军队,家族的大家长去世之后还可以由子孙无条件世袭的一种制度。

说白了,晋国的国情就是由几个大家族联合执政,国君只在中间起调和作用。这和秦国那种国君大权独揽的格局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国君权力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晋文公重耳能带领晋国登上霸主之位,不是因为重耳搞了多么彻底的改革,而是因为重耳非常擅长平衡国内各大家族的关系,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了晋国的发展而奋斗。

在重耳执政期间,各大家族的势力不但没有因为一个强大的国君而被抑制,反而一步步发展壮大了。

重耳去世之后,晋国各大家族势力割据的形势愈演愈烈,在不断的竞争吞并下,最终留下了韩、赵、魏三个大家族。

条件成熟后,三大家族将晋国分化为韩、赵、魏三国,丢掉了晋国国君这个名存实亡的中间代理人,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事件。

按理说,韩、赵、魏三国脱胎于晋国,晋国面临的问题,它应该是一个不少,也要面对和解决的。

可是实际情况是,三家分晋之后,晋国的大家族内斗问题一下子就缓解了。韩、赵、魏三国的国君,可以自由随心地安排国内大小事宜,再不用面临大家族掌权的问题,再也没有了内斗的困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晋文公雕像

2.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管理方法的差异。

韩、赵、魏三家在三家分晋前,都是晋国的卿大夫。他们的用人方式,和晋国国君有着明显区别。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卿大夫手下的人才,是不世袭的。

如果你想到卿大夫手下谋个饭碗,首先得有才华,能帮助卿大夫解决一些问题。如果表现得好,高薪高职那都不是事儿。

但是无论你在卿大夫手下混得多么风生水起,如果想让自己的子孙继承自己的高级职位,对不起,想都别想。

举例来说,有战国四公子之称的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都属于卿大夫,他们的权力地位由世袭而来。

而他们手下的门客,是因为才华而被招募的,如果表现得好成为了高级官员,那就是“士大夫”。

士大夫听起来很厉害,也算是实现了阶层逆袭,但他们不会拥有土地,就算拥有土地也不能世袭,更别说拥有军队了。

韩、赵、魏三家的大家长,依靠手下的士大夫成功建国,却不需要被士大夫捆绑,可以将权力牢牢地把控在自己的手中。当然就没有了内斗的问题。

不仅不内斗,新的三国国力大有提升,甚至比之前的晋国更加强大了。尤其是三国中分到资源最好的魏国,那是完全继承了晋国鼎盛时期的霸权,成为了战国时期的第一个超级霸主,让晋国的老对手秦国都大呼头疼。

3.

晋国在三家分晋后的国情变化,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想要长远发展,千万不能搞世卿世禄制。

世卿世禄制,也就是既得利益群体终身制,剥夺了平民百姓的上升空间,导致了阶层固化。

国君本人,也只能被手下的卿大夫控制,一步步丧失了话语权,国家的灭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想要长远发展,一定要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打通阶层流通的渠道,这样的国家,才能不断爆发新的活力。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