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价格是唯一标准?一个工程商的踩坑自白:低报价背后的高昂代价

开篇引语在工程项目中,采购环节常被视为“降本增效”的关键突破口,许多同行在选择供应商时也倾向于“低价优先”。然而,当我因

开篇引语

在工程项目中,采购环节常被视为“降本增效”的关键突破口,许多同行在选择供应商时也倾向于“低价优先”。然而,当我因贪图便宜选择了一家报价较低的设备供应商后,那些预想中的“成本节约”却成了一连串“隐性成本”的开端。这段亲身经历让我深刻明白:低价并非竞争力,服务能力才是合作的底气。

一、场景重现:低价的诱惑与背后的陷阱

作为一家工程商,我曾在某停车场项目中采购车位引导设备,两家供应商方案技术指标相近,但A公司报价比B公司低20%。为压缩成本,我直接敲定A公司,现实却狠狠“打脸”:

1.隐藏费用让我措手不及甲方要求设备点位深化图纸时,A公司临时提出收取深化设计费(合同从未提及此项)。而同行合作的B公司不仅免费深化,还会主动优化布局。此举直接导致工期延误,总成本反超预期。

2.退货难题雪上加霜设备到货后多出一块未拆封的引导屏,A公司以“采购协议不包退换”拒绝退货,而B公司通常可灵活协调调换。一块引导屏损失虽小,却令我质疑供应商的诚意与格局。

3.技术缺位埋下隐患设备调试阶段,A公司技术支持响应缓慢,导致现场施工调试进度迟缓,浪费我们大量的时间成本。而据朋友反馈,在与B公司合作中,其技术团队响应积极,技术支持专业且到位,从而节省大量时间成本。低价表象下,维护成本与风险正在吞噬利润。

二、反思与觉醒:从踩坑中悟透的采购真谛

1. 低价≠低成本供应商通过削减服务(如技术支持、售前支持)、设置限制条款(退货规则苛刻)压缩报价,最终需由采购方承担隐性成本。2. 合同条款是试金石专业供应商的合同中会明确:

·增值服务范围(是否含深化设计、技术响应时效、现场支持如何收费)

·退换货规则(如未拆封产品是否可退)

·违约责任与赔偿标准

3. 行业口碑胜于商务话术事后与圈内朋友沟通发现,合作B公司的同行从未被隐性条款困扰,而A公司的“低价承诺”缺乏实际案例支撑。合作本质是信任前置,而非事后补救。

三、实战建议:工程商避坑指南

·评估体系升级▶服务维度:是否存在额外收费项目?技术支持如需驻场如何评估费用?▶风险维度:合同是否划分责任边界?退货规则是否合理?▶口碑维度:通过行业论坛、合作方核实公司履约记录。

·关注全生命周期成本单次采购价仅占设备总成本的30%,剩余70%来自安装调试、维护、风险损失(如工期延误违约金)。

·合同精细化操作与供应商共同梳理《需求-责任对照表》,将深化设计、退换货规则、技术响应时效等写入合同附件。

结语:真正的成本控制力,藏在供应链的可靠性里

低价竞争时代,工程行业的胜负手早已不是“谁能砍价”,而是“谁选对了战友”。希望我的教训能唤醒更多同行:供应商的格局,决定了项目的底线;服务能力,才是采购决策的终极尺度。

(本文基于真实案例撰写,为保护企业信息已隐去关键数据。)

作者:一位痛定思痛的工程从业者标签:#工程采购 #供应商管理 #隐性成本 #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