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财经社 冰火
4月29日晚间,协鑫能科(002015)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如果用“狂飙”、“变绿”、“黑科技”三个词形容再合适不过。
这家协鑫集团旗下的能源“全能选手”,靠着新能源装机的疯狂扩张、资产结构的“断舍离”,以及硬核科技的持续加码,在双碳浪潮中杀出了一条独特的增长路径。


“扣非净利润翻倍增长”,在能源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协鑫能科这份成绩单堪称惊艳。
2024年公司扣非净利润2.94亿元,同比暴涨190.83%;2025年一季度更猛:公司营收29.33亿,同比增长21.49%,扣非净利润1.93亿,同比暴增176.61%。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协鑫能科在一季报中归结于两大因素:
1、公司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储能电站等项目的开发与投建,相关项目收入及利润同比大幅提升。
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能源服务实现营收11.94亿元,同比增长3.4倍,毛利率同比增长0.28%至59.03%;
2、煤炭等燃料价格同比下降,存量电厂业绩同比有所提升。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动力煤从年初900元/吨以上的价格,震荡持续走低,至年末跌破800元/吨。
进入2025年,煤价仍呈持续下行趋势,近日已跌破700元/吨。
“煤价下跌,表面看是供给大于需求。”业内人士表示,从更大视角来看,是能源转型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逐年提升。而煤炭作为传统能源,市场份额则逐渐被挤压。

如果说利润暴增是结果,那么新能源装机占比从24.94%飙升到58.23%,才是协鑫能科蜕变的根源。
“今年一季度,协鑫能科新能源装机量占比逼近六成,两年多翻了逾1.3倍。”深水财经社观察到,2022年末~2024年末以及今年3月末,公司新能源装机占发电总装机比例分别为24.94%、43.42%、57.38%和58.23%。

并网总装机与可再生能源占比均创下历史新高,背后是协鑫能科“断舍离”的智慧:狠心剥离传统火电:砍掉低效资产,轻装上阵;疯狂加码绿电:光伏、风电、储能全面开花。
当前新能源“家底”有多厚?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并网运营总装机容量5978.01MW,其中:燃机热电联产2017.14MW,燃煤热电联产203MW,光伏发电(含集中式和分布式)2128.47MW,风电817.85MW,垃圾发电149MW,储能662.55MW。
绿电版图还在膨胀:2025年1-3月,公司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累计新增并网242.96MW,转让136.76MW,其中,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116.61MW,转让70.94MW;户用光伏新增并网126.35MW,转让65.82MW。截至3月底,公司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装机容量1664.12MW。

如果说装机增长是“体力活”,那么协鑫能科的科技布局就是“脑力战”。
最近国家给虚拟电厂行业扔了个“政策大礼包”——两部委明确说到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要冲到5000万千瓦。这相当于要再造25个三峡电站的灵活调度能力!

那么,何为虚拟电厂?其本质是一个数据驱动的能源管理平台。它连接的并非实体发电机组,而是千家万户屋顶的太阳能板、工厂闲置的储能电池、商业楼宇的备用发电机,甚至电动车充电桩等分散资源。通过物联网技术,这些设备被数字化连接,形成一个可统一调度的电力资源池。
在这场能源变革的浪潮里,咱们发现江苏冒出了个“隐形冠军”——协鑫能科。作为江苏省首批虚拟电厂注册单位,协鑫能科锚定“成为领先的虚拟电厂运营商”目标加快转型,全力打造“虚拟电厂+分布式能源+绿电交易”的智慧综合服务体系。
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在江苏省虚拟电厂可调负荷规模约550MW,占江苏省内实际可调负荷规模比例约30%,公司需求响应规模约500MW。公司已聚合覆盖包括工业、商业、储能、充换电站、能源站等在内的多种用户类型。
虚拟电厂最难的,是如何把散落的“电力碎片”拼成稳定收益。协鑫能科亮出了两大杀手锏:

1、自主研发平台体系,省出一个“小目标”。公司自主开发的虚拟电厂管理调度平台,集成“仓颉”能源管理系统、灵活资源聚合平台及可调资源编码机制,已实现对分布式资源的实时监控与精细化调度。
目前平台已覆盖用户侧容量超过1600万千伏安,累计参与各类需求响应超100次,调节准确率超90%,为用户创造收益近1亿元。
2、联手蚂蚁搞出“电力预言家”。早在今年3月,协鑫能科联合蚂蚁数科共同发布EnergyTS能源电力时序大模型“首个光伏场景的落地用例”。
依托这一大模型,协鑫能科未来对于光伏发电量的预测将更加精准,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精准调度等提供支持。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表,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