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不讲道德,只讲得到(人性真实)

利益为先的认知思潮,在互联网爆炸式的信息传播影响下,早已呈现出一种无可匹敌的席卷之势,尽管那些历历在目的警示标语,让大多

利益为先的认知思潮,在互联网爆炸式的信息传播影响下,

早已呈现出一种无可匹敌的席卷之势,

尽管那些历历在目的警示标语,让大多数识字之人无法以选择性忽视的态度,

忽略那些藏在利益背后的刀光剑影,正在恐吓或是威胁着什么,

但终究,在一次又一次的认知冲击下,

更多的追随者,正在以奔涌向前的姿态冲向他们的渴望,

至于在渴望终点等待他们的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但同时,

也是一个不能太过深思的问题。

如果一个问题值得深思,但又不能太过深思的话,

那么问题往往不在“深思的尺度”,

而是在问题本身。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屡次提到,

现在城市里很多电摩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灯,然后快速行驶,

最终导致撞到人,撞到车辆,这种现象即便在规范程度很高的大城市也不算罕见,

如果说这个问题我们进行深思,会发现很多现象的出现是“有据可循”的,

我一个目前在送外卖的朋友说,送餐时限问题,好比他失业送外卖之前的打卡上下班,

说不重要,那可牵扯全勤奖,说重要,早晚几分钟的含金量,

上过班的都明白,

但问题就在于,如果不卡着这个时限的话,是否真的能让送餐人员的速度降下来,

而如果更加深入的思考这个问题,

有人降下来了,有人反而更快了,这个问题怎么办?

有人想安安稳稳的赚钱,踏踏实实的工作,

有人想利用别人安稳的想法,

让自己的不安稳谋求更多的利益,

他不想踏实,但他只想让别人都踏实了,

这样他才能获得更多的,“卷”出来更多的东西为我所用。

因此,问题本身的矛盾点不在于平衡,

而是只要失衡了,那么倾向性的结果就只会愈演愈烈,

到最后,不再是如何控制,而是当失控的时候,

谁取谁舍,谁得谁失。

所以,不是话题本身必须浅尝辄止,而是越往深处说,

各自立场的割裂感就会越来越强,

割裂感越强,就会愈发区分两派的分量,

一派,是真的想要解决问题,

想通过规范和框架,让问题的已解决,

而另一派则很简单,我要利益,别管是不是贪得无厌,

让我舒服,得利,满足贪婪的需求就行,

不让我舒服,让我“有顾及”,那就不行。

那就要叫唤,就要叫的比那些老实人更大声,

更狂妄。

所以,这样割裂的事实,

让两派人永远不可能达成一致认同,

而这个时候,让事态以“可以接受”的发展条件走下去,

似乎成了人们“勉强接受”的事实,

但勉强二字所暗自提醒的隐患,

却从未随着时间渐渐消失,

反而那愈发刺耳的锐厉尖啸,

正在不断诉说着那些视而不见的代价:

有些事情一旦启动,就不会让所有人满意,

但红绿灯说代表的规矩,是最基本的安全,

谁在质疑,谁又在忽视这至关重要的存在,

也许,这个问题无法用无止尽的对抗来拖延,

而是应该争取“真正解决问题的答案”。

不讲道德,只讲得到,是一个很浮于表面的说法,

但表面之下,以现如今的事态而言,

一方面是力争保障的基础,

一方面是纵容破坏的前提,

我们无法证明少数人的贪婪,是否真的应该被冠以“正确”的说法,

去接受,去理解,去认可,

去割舍更多的利益,为“正确”开辟新航道。

但我们能证明一件事,

如果该平稳的东西一直处于失衡的状态,

那么无论最终倾倒于哪个方向,

这个东西都会彻底毁坏,

有时候,这个东西是一个概念,

也有时,这个东西是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