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10月31日,在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十二纵队以及辽南独立师等部队全速前进下,很快来到了沈阳城外,沈阳作为辽沈战役最后一个“钉子”,只要把这里解放,辽沈战役就会获得全面胜利。
沈阳也是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部所在的地方,在东北剿总最高负责人卫立煌逃跑之后,蒋介石还飞到这里想要稳定军心,可惜的是,此时沈阳城中十几万国民党军显然不可能再为腐朽的国民党政权卖命,士气早已经一落千丈,打仗的意志早就被瓦解。

也是在这个时机,东北野战军几个纵队立即来到沈阳外围,准备开始解放沈阳。
10月31日,刘震到达沈阳前卫团的指挥所,他短时间内完成了地形的观察,紧急动员以及各项攻击前的准备工作,相比起一般的作战指挥员,刘震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安排宣传的工作人员做好“拍摄工作”。
在过去的岁月里,刘震有着非常丰富的“根据地发展经验”,抗日战争时期,刘震就在淮海地区进行大发展,这个过程中,刘震深知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沈阳总攻开启之前,长春新闻电影制片厂的相关工作人员,就带着相关的设备来到了前线,这一次,他们要拍下战士们冲锋的姿态,以及解放沈阳时的震撼。
这不仅仅是宣传资料,同样也是留给后人的历史资料。

来到前线的,乃是长春新闻电影制片厂一名著名的老电影工作者,他姓王,是一名出色的编导,王编导带着自己的助手老韩,还有他们的“老战友”:被他们称为老红军的“三花”。
在拂晓的时候,东北野战军的战士们正在堑壕里吃早餐,在吃完早餐之后,他们即将发起一次突击,因为拍摄的角度需要比战士们所在的位置高,所以拍摄战士们,他们所处的位置反而比作战的战士更危险,但是王编导早就已经习惯了。
在1938年的时候,王编导加入了解放军,在延安的时候就已经是老电影工作者,这些年他没有拿枪打过敌人,但却没有少见过敌人的子弹,比起一些战士,他面对枪林弹雨反而更加淡定。

也是在王编导摆弄着机器,继续拍摄的时候,敌军的一枚迫击炮弹忽然落在了他的身旁,因为王编导的目标太过明显,所以敌人偷袭了他,王编导倒下了之后,战士们无比愤怒,立即把他的身体拖了回来,可惜的是,这位从延安过来的老编导,已经没有了气息。
助手老韩看到了这一幕,沉默了很久,他没有哭也没有说什么,拿起了三花,继续完成王编导没有完成的拍摄,他知道,从这一刻开始,他会成为韩编导,未来他也会有新的助手,也是在这一刻,他要把王编导的工作做完,站完他助手的最后一班岗。

就在王编导牺牲之后,此事立即上报给了刘震,刘震听到此消息心痛不已,在东北的这几年,刘震和王编导也已经熟悉了,他没有想到,这位老战友竟然倒在了辽沈战役胜利的最后一刻,他交代相关战士一定要处理好王编导身后的一系列工作。
也是在王编导牺牲的几个小时之后,刘震下达了总攻沈阳的命令,在三个纵队的绝对实力碾压下,沈阳的国民党军不仅无心作战,出现了大面积的溃败,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民党军开始起义,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我军就完成了对沈阳的解放,而且伤亡极少。

沈阳解放之后,辽沈战役彻底结束,在刘震的心里面,参与了这场战役的王编导还有助手老韩,他们的付出和贡献,并不比作战的战士们小,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让这些珍贵的战场资料保存下来,让后世人得以知道当年的战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