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批复。

《规划》明确,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被定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只有武汉,郑州、太原被定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在目前批复的东部、中部、西部等大区域中心城市定位表述中,都带有“重要”二字。成都、兰州被定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杭州、南京被定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合肥被定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南昌被定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虽然武汉的定位没有“重要”二字,但武汉的战略地位是很硬核的,在中部地区是独一无二的。

在全国已批复的26个城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只有五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
另一个定位中不带“重要”二字的城市是长沙,长沙被定为“长江中游地区中心城市”。
毫无疑问,武汉的实力和地位肯定是强于长沙的,也是强于天津的。
也就是说,虽然武汉名义上还不是“国家中心城市”,但实际上战略地位已经是全国前五的存在。
此次《规划》,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武汉从“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上升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自古以来,武汉素有“九省通衢”的称号,在近代,“大武汉”与“大上海”齐名:上海是世界贸易之总汇;武汉是国内贸易之中枢。
新时期,武汉在交通枢纽上的地位更进一步。航空方面,天河机场已经重新夺回客运中部老大的地位;花湖机场虽然在鄂州,但与武汉深度绑定,货运方面已经是全国前三的存在。

航运方面,阳逻港202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8.1万标箱,已经成为长江航道的重要港口。以武汉的地理位置,成为长江流域的领头羊只是时间问题。

再加上覆盖大半个中国的“三小时高铁圈”,武汉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很多人说:“如果不是5年前的那场意外,武汉早就已经一飞冲天了!”
尽管曾遭遇重创,但2024年武汉依然交出了一份难中有成、稳中有进的成绩单:GDP突破21106.23亿元,同比增长5.2%。
目前,武汉在教育方面是全国前三的存在:全市8所211,武大、华科稳居全国前十。
武汉在医疗方面也绝对是全国前三的存在:全市多达110家三甲医院,同济、协和全国名列前茅。
武汉的城建水平同样秒杀沿海一众城市:地铁四通八达,13座长江大桥全国仅有,摩天大楼数量全国闻名。
多年前,武汉曾经有过一段低谷期,但武汉有着足够深的底子,很快就迎头赶上。
城市竞争,不进则退!未来,武汉要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更进一步,需要拿出百倍努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