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和气暖曦始,万物待金樽”,今日是2月4号立春,今年立春节气不一般,“一公两节连,立春不是春”咋回事?看农谚俗语是怎么说的。
今日是2月4号,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相约而至,民间有“食了打春饭,一日暖一日”的说法,随着立春节气的到来,寓意着新的一个四季轮回已经开启。
每年到了立春这天,对于人们来讲只是进入春天的前奏,由于各地自然节律不尽相同,南方已然春风送暖,而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万物仍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雪藏的冬季之中。
按照立春的传统习俗,立春要“打春”,就是古人通过立春时节鞭催春牛,提醒家家户户的农人们,春时不违农事,及时播种谷物,祈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事事如意。
今年立春节气不一般,一是立春节和元宵节喜庆相连;二是今年是“双立春年”,也称“二次春”、“两头春”,第一个立春是在正月十四,而第二个立春则是在年底的腊月二十五。
三是今日正月十四立春,而昨天正月十三是民间所说的“杨公忌”日,按照古人的传统习俗,这一天要祈福平安,以求未来的生活吉祥美满、越来越好。
这样看来,今年的立春节不仅与元宵节相连,同时还与杨公忌日相接,都有什么说法?我们去看看古人的农谚俗语是怎么说的。
“躲春不躲春,要看双立春”
这里的“躲春”是指每年立春之时,正是春夏秋冬四季新年与旧年的交界点,因此按照躲春的传统习俗,要把过去一年当中的不愉快忘掉,将那些意难平的往事抛诸脑后,祈愿新的一年平安顺利、吉星高照。
而“双立春”则是指今年为双春的一个年头,这样的年份该如何躲春呢?就是立春当日保持平稳和气的心态,尤其是2023年兔年,对属龙、马、兔、鼠、鸡的人,少动少说,与人和睦相处,比如不搬家、不理发,入夜早休息,寓意着一年心平气顺、事事如意。
“立春五九尾,立春不是春”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立春在“五九”时节的最后一天,那么随后的一段日子天气转暖的迹象不明显,让人感觉在立春之后,依然保持着冬季气温低、比较寒冷的天气。
这里的“不是春”是一种文学的衬托方法,表达了立春节气之后天气仍然比较严寒湿冷,春风向暖的日子蓄势待发,说明进入春天的时候,立春这天在五九时节的末期,意味着当年春天会有“倒春寒”天气。
“立春一日晴,元宵节不寒”
如果立春节气这天入节的时候,出现碧空如洗或艳阳晴好的天气,代表着此后的时日风雪偏少,天气逐步开始由冬向春、从寒向暖传递。
以至于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气温回升让人感觉天气比较暖和,从另外一个侧面表达了元宵节期间的天气比较好,飘雪寒风、较为严寒的天气。
结语
从上述的农谚俗语看,今日是兔年的立春时节,元宵节即将到来,风始暖冬将尽,渐长的白昼,香糯的春饼,祭春、吃春、踏春,美好如许,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