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五一的暖风裹挟着槐花的甜香掠过营区,值班室的日历被翻得沙沙作响。那些早就将“回家住宿”申请单攥出褶皱的战友们,却在期待与忐忑间反复徘徊。
值班室门口总有人踮着脚张望,电话那头的家人一遍遍确认归期,可每个人心里都悬着块石头——这承载着阖家团圆的假期,究竟能不能顺利扑进亲人的怀抱?
文|剑客山川
图|大唐
编辑|剑客乐山

五一之前,符合回家住宿条件的战友,心里都有些没底,不敢随意计划安排假期如何度过,因为担心不能顺利回家。
用战友老刘的话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担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担心因值班问题无法回家住宿。
自从回家住宿政策推出以来,单位不少战友都让配偶从老家来了驻地。
虽然来到驻地生活,没有了两地分居费、探亲路费,还得在驻地租房子住,但能经常回家,一家团聚,性价比也是很高的。
能在五一回家住宿,大家都很高兴,可高兴之余也都担心回家住宿的人多,值班问题怎么解决?
要知道,五一小长假,是家属来队探亲的高峰期。根据规定,家属来队探亲的,可以每日在临时来队住房住宿。
这样一来,去掉回家住宿的、家属来队回家住宿的,以及休假的,单位一下子会少不少人。
但该站的岗,该值的班,可并不会因为人少而减少。
像回家住宿的,如果就在驻地,距离单位比较近,那从家里回单位值班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可若是在驻地周边住的,距离远一些,节日期间再回单位值班会比较麻烦。
总不能让不能回家住宿,家属也没有来队的战友,一直轮流站岗值班吧?那太累了,也不人性化。
大家担心,为了战备,单位会不让大家按规定回家住宿。

二是担心管理问题无法回家。
从军队管理的角度来看,人员流动性增加,会给部队管理带来挑战。
五一期间路上人流量增加,若是符合条件的战友都回家住宿,必然增加管控难度,也会增加安全隐患。
如何确保离队军人的行程安全,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召回人员,都成为部队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若是管理者从这个角度出发,限制回家住宿的人数,对战友们来说,就不美好了。
没成想,老刘等一众战友的担心,都是多余。
在五一假期前夕,老刘单位领导就发话,说为保证符合回家住宿条件的战友,能顺利回家和家人团聚,给他们的值班,安排在了假期前面,或者是假期后面。
不管是先值班后回家,还是先回家后值班,都是比较方便的,能够避免中间值班而带来的诸多不方便。
而且,单位领导还表示,节假日期间值班,可以补休!
像先值班后回家的战友,可能申请5月6日补休,等5月7日再归队。
面对这样的举动,战友们的心里都倍感温暖。


其实,自从回家住宿政策落地之后,无论是对军人个体、家庭,都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来,能够缓解军人的身心压力,提升军人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和随时待命的紧张状态,使得军人长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
军营中严格的纪律和高度集体化的生活,虽然有助于培养军人的纪律性和团队协作精神,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自由与放松空间。
回家住宿为军人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在这里,他们可以卸下军装的重担,以普通人的身份与家人相处,享受温馨的家庭时光。
在家庭中,军人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压力,降低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发生概率。
而且,家庭环境中的舒适氛围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军人更好地调整作息,恢复体力,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后续的军事工作中。
二来,促进家庭关系和谐,提升军人家庭幸福感。
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导致军人长期与家人聚少离多,难以履行家庭责任,这无疑给军人家庭带来了诸多挑战。
夫妻之间缺乏陪伴、沟通,亲子关系疏离,这些都影响着军人家庭的和谐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军人的注意力。
回家住宿政策推出,能够增加军人陪伴家人的时间,可以减少因长期分离产生的矛盾和误解。
军人家庭参与感增加,不仅能够肩负起身为丈夫、父亲的责任,也能让婚姻关系更加稳固,从而增强家庭幸福感。
三来,能让军人集中精力工作,提升军队凝聚力与战斗力。
一直以来,不少军人可能会因为家庭琐事导致精力分散,工作时力不从心。
当军人可以回家住宿,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更多,相处和谐且美好,身心压力会得到缓解。
稳定的家庭关系,能让军人不必为家庭分心,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显著提高。
这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提升军队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回家住宿政策,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众多军人家庭,也为军队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老刘单位的值班暖心安排,以及补休政策,不仅让军人的五一假期充满温情,更让“回家住宿”政策真正成为连接军营与家庭的桥梁。
希望回家住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优化政策细节,让这一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在保障军人权益的同时,确保部队的稳定与发展。
让军人不必在家庭和工作中,艰难抉择,真正实现“鱼与熊掌兼得”。
只有如此,军人的“小家”才能愈发幸福美满,军队的“大家”也必将以更坚定的步伐,向着强军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