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心理探索】不够优秀不够好?为什么人们越努力越不幸福?

自己不是做得不够好,而是在当前的环境里,哪怕全力以赴,也只能到这里了。就像蚂蚁拖着大树,每走一步,都拖着沉重的心理包袱、

自己不是做得不够好,而是在当前的环境里,哪怕全力以赴,也只能到这里了。就像蚂蚁拖着大树,每走一步,都拖着沉重的心理包袱、外界压力、家庭创伤……光是好好走下去不被压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心启点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好。导致自己在做任何事时提前开始焦虑。但大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不是做得不够好,而是在当前的环境里,哪怕全力以赴,也只能到这里了。就像蚂蚁拖着大树,每走一步,都拖着沉重的心理包袱、外界压力、家庭创伤……光是好好走下去不被压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还能正常读书,好好吃饭,照顾自己。或许你们看到这里,也会觉得这些人很坚强。然而换到自己身上呢?你会如何看待自己棘手的缺点、差劲的习惯、糟糕的性格?是叹一口气,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还是温柔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了。”

我们为啥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自卑其实是追求超越的动力之一,就像我们后天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这几乎成了我们的本能。但,超越并不意味着“背负着压力往前走”。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一边超越自卑,一边给自己点赞:“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棒!”可有的人呢,总觉得自己这里不行,那里也不行,还得再努力。这心理成因可真是复杂:首先,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我不够好”上,就可以避免去直面深层次的创伤。《怪癖心理学》里说,追求完美本质上就像自虐一样,因为你永远不可能完美,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冒出来。然后我们就可以借这些问题不断谴责自己,沉溺于挑刺和找茬,快乐和满足都被我们无视了。这种精神上的自虐就像自虐者感到痛苦时用圆规扎自己来转移注意力一样,用追求完美、鞭策缺点让我们不去感受更深层次的创伤。就像用一张壳把真正的痛苦藏表面的积极之下。

还有,我们用虚假的自我激励来增加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最早是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来的,就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和成功的预期。自我效能感低的人稍微受点打击就觉得自己全盘皆输,消极应对。“背负着压力前行”的人,他们童年时感受过很多不安和失控,所以自我效能感比较低。一旦承认自己失败了,他们就容易感到很受伤。“如果我很强大,我就不会受伤、痛苦、不安了。”所以他们拒绝承认自己失败了,而是用“我还在变得更好、更强、更成功的路上”来代替。听起来很积极对吧?但其实呢,他们从心底里认为自己不够好,所以他们难以看到自己真正的进步,难以找到真正的人生方向。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只是想通过“我在变强”这个认知来掩盖自己的软弱和怯弱。

我们总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感觉好像总是有些不够好。可以试着做以下三件事情:首先,停止转移注意力,开始正视自己的创伤。你知道吗?回避痛苦只会让我们更痛苦,那些自我惩罚、假性激励、错误归因,其实都是在回避。诚实面对自己,反而更健康。其次,接受自己的缺点是生活送给我的礼物。就像拆礼物一样,我们越来越好,就是拆开礼物的过程。放下了“一定要强大”的执念,专注于做好当下的事情。最后,提高自我效能感。就是认知行为疗法里的饼图技术,把事情的原因分清楚:哪些是我的问题,哪些不是我的问题。通过正确的归因,我就能清楚地看到哪些问题是我需要自己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因为别人的期待太高,哪些问题是客观因素导致的。这样理清之后,就能更清晰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也许昨天的我们可能有很多伤痕、痛苦和情绪;但今天的我们是最年轻、最幸福、最多可能性的;而未来的我们,会带着今天的幸福记忆,走向更远的地方。每一天都变得更好一点,我们就这样一步步成长。所以,对自己说:“我已经足够优秀,未来,我将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