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十五年回望,我与电动汽车的成长故事,从燃油车到新能源的转变历程

话说这瓢泼大雨天的,开车最怕啥?要说最怕的,那还得是天桥底下那一汪深不见底的积水!你说,这电动汽车要是泡了水,电池还能撑

话说这瓢泼大雨天的,开车最怕啥?

要说最怕的,那还得是天桥底下那一汪深不见底的积水!

你说,这电动汽车要是泡了水,电池还能撑得住吗?

它还能靠谱吗?

这事儿,还真就让张姐给碰上了。

那天晚上,雨下得跟不要钱似的,张姐开着她的iEV6E,一不小心就扎进了天桥下的“游泳池”里。

当时她心里那个咯噔,就别提了,心想这车怕是要“趴窝”了。

可谁知道,第二天一早,车子居然啥事儿没有,照样开得欢实!

你品,你细品,这事儿是不是挺让人意外的?

说起张姐和电动汽车的缘分,那还得从2017年说起。

那时候,她呀,就是想在市区里接送孩子上下学方便点,毕竟电动汽车嘛,用起来成本低,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也灵活。

东挑西选,最后选了辆性价比不错的iEV3。

结果,这车开了没一年,赶上车改政策,2018年,张姐又换成了iEV6E。

这iEV6E跟iEV3比起来,续航里程那是蹭蹭往上涨,能跑个250公里左右。

说白了,这车对张姐来说,那可是功臣级别的。

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那是最基本的;闺蜜结婚,开着它去凑热闹;朋友聚餐,也少不了它的身影;周末闲了,还能带着一家老小来个短途自驾游。

张姐跟我说,这车陪了她和家人快六年了,愣是没出过啥大毛病,搭载的电池也一直坚挺得很,简直就是家里的“老黄牛”。

要说印象最深的,还得是那次雨夜涉水。

当时她心想这下完了,可没想到第二天车子依旧生龙活虎。

你说这事儿,是电池质量好呢,还是张姐运气好?

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啊!

要说这电动汽车的故事,那还得从更早的时候说起。

话说2010年,有个叫强哥的,因为工作关系,早早就接触到了电动汽车。

当时他一听江淮公司宣传开电动车“一公里八分钱”,这用车成本也太低了吧!

再加上还能打八折,这好事儿上哪儿找去?

他二话不说,就买了辆江淮iEV1。

这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总得付出点代价不是?

当时的电动汽车,可不像现在这么成熟。

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冬天只能跑五六十公里就得充一次电。

就这,还得是省着点用,不敢开空调。

2012年,强哥为了解决充电难的问题,打算在小区里装个私人充电桩。

可那时候,小区物业对电动汽车还不太了解,担心安全问题,也怕电力负荷不够。

强哥为了这事儿,跟物业磨了好几个月,又是普及知识,又是主动承担费用,最后才算把充电桩给装上了。

你说,这要是换了别人,可能早就放弃了吧?

到了2018年,强哥又把iEV1换成了iEV6E运动版。

这回续航里程是上去了,能跑个300公里,出行半径也大了不少。

2019年底,强哥还开着这车,跑了好几个月合肥到望江,挨家挨户做市场推广。

你说这要是换了燃油车,光油钱都得花不少吧?

2022年底,强哥又换了辆江淮E50A。

这回是考虑到家里老人过来一起住,空间得大点,续航里程也得更长点。

你说这电动汽车,是不是也见证了强哥一家生活的变迁?

要说明州,那绝对是个电动汽车的“真爱粉”。

2011年大学毕业,刚在合肥工作,就买了辆江淮iEV2。

虽然只能跑个100公里,但对于上下班来说,也够用了。

后来去了南京,又换了辆iEV4,续航里程提升到了150公里。

2016年,明州开着这辆iEV4,挑战了一把从合肥到南京的跨城之旅。

180公里的路程,150公里的续航,这简直就是一场冒险!

明州艺高人胆大,愣是用时速70-80公里的速度,一路省电,最后还真就顺利到达了南京。

你说这iEV4的续航,是不是也挺扎实的?

后来到了宁波,明州又加入了当地的电动汽车社群,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大家一起交流用车心得,分享充电攻略,还组织自驾游。

2018年,明州还开着iEV6E,参加了社群组织的“宁波-舟山跨海大桥”自驾游。

你说这电动汽车,是不是也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明州这人,对电动汽车那是相当执着。

从iEV2到iEV4,再到iEV6E、几何A、比亚迪宋PLUS EV、蔚来ET5,他前前后后买了六辆电动汽车。

你说这要是换了别人,可能早就审美疲劳了吧?

2022年,明州还参加了宁波市政府组织的电动汽车发展政策咨询会,提出了不少关于充电桩建设、停车优惠等方面的建议。

你说这电动汽车用户,是不是也开始影响政策的制定了?

故事讲到这儿,也差不多该结尾了。

要我说,这电动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更离不开像强哥、明州和张姐这样的早期用户。

他们用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

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记住。

未来会更好吗?走着瞧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