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第78期
杀荆州刺史王睿的这个人很有来头,历史上的名声也不小,特别是他的两个儿子孙策、孙权。曹操说过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说的就是这个人的儿子,而且不无羡慕。从年龄上说,这个人和曹操都是公元155年生,同一辈人,有这样的感慨,很是正常,虽然曹操的儿子也很有出息,曹丕、曹植都非凡人。但从曹操的口气中看,他的儿子们比这个人的儿子还是差一些。

图1、孙坚与属下
这么一说,大家肯定猜出来这个人是谁了,这个人就是孙坚。不过如果你是先知道孙坚,后知道他两个儿子的话,你和曹操说出来的话,可能会反过来,你一定会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最后胜出的一家能有孙吴,和孙吴的创建者孙策、孙吴的立国者孙权的这位父亲有直接的关系。正是这位父亲为孙家争的名声和实力,才有了之后的孙吴,虽然孙坚真的没给孙策、孙权这两个儿子留下一寸土地。
既然说到了孙坚,我们就先放下荆州刺史王睿被杀的事,先细说一下孙坚。陈寿《三国志-吴书》开篇介绍的就是孙坚,在三国志陈寿的心中孙坚才是孙吴家底真正的创建者。看三国志的这篇《孙破虏讨逆传》,你会发现这个孙坚真的是白手起家。孙家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一,真的是不容易。

图2、东汉扬州刺史部中的寿春、吴县、富春
孙坚是吴郡富春人(今浙江杭州富春区)。杭州要成为天山人间,人人羡慕的地方,要到唐以后,一直要等白居易、苏轼来过之后,在东汉末年,还是未开发的荒蛮之地。扬州刺史部的治所也不在今天的扬州,而是寿春(今安徽寿县)。吴郡的治所在吴县(今苏州姑苏区)。吴郡属于东汉的扬州刺史部,在东汉算是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后来可比天上人间的苏州、杭州都在吴郡境内。
如果对比看,从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人物中选,董卓和孙坚的经历最为相似,而且性格中都有猛的一面,都以亲身带兵而一步步起家,并且两个人交集还不少。

图3、孙坚
和董卓一样,孙坚一样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出身,只能从郡县的小吏开始做起。十七岁的时候,孙坚在县里当差的时候,有一次和父亲一起乘船去钱塘。在路上,恰巧碰上强盗掠夺船上乘客财物。盗贼们已经抢好了财物,正要上岸分赃。其他船只看到岸边这样的情形,全吓得不敢靠岸。
坐在船上的孙坚,看到光天化日之下居然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忍不下去,便和同行的父亲说:“这伙强盗太气人了,我要上去缉拿他们。”一旁冷静的父亲看年轻有血气的儿子这样反应,赶快劝阻道:“这哪是你该管的呀。”可劲头上来了的孙坚哪是父亲能管的了的,持刀上岸,拿出一副指挥人的架势。让岸上本来就胆怯的强盗以为是缉拿的官兵要将他们包抄包围,远远看到孙坚之后,就吓得扔下财物,四散奔逃。孙坚紧追上去,砍了一个强盗的首级回来。

图4、带兵追击的孙坚
就这么一件事,孙坚不仅让他的父亲对儿子刮目相看,更让孙坚所在的州郡官员知道有这么一位勇猛的勇士。正好郡里招募代理校尉,于是就把孙坚征召了过去。就这样孙坚和董卓一样,以自己的能力和名声,以勇猛有谋的表现,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进入到官府的视野范围内,被州郡一级的官府招募。孙坚坚定、果断的一面,通过这么一件小事,在十七岁时候就表现无遗。对比董卓的经历,两个人几乎如出一辙。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的性格成就孙坚,一样会给他招来麻烦。
《十八路诸侯》,名字取自于三国演义里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不过我们要介绍的十八路诸侯,不是以袁绍为首讨伐董卓军团里带头的十八个人,而是因为刘焉设立州牧这个建议被汉灵帝采纳后,后来割据一方、那些货正价实的诸侯,当然围绕这些货正价实的“十八路诸侯“有着异常精彩纷呈、远远比演义更精彩的故事。
《十八路诸侯》跳出传统儒家伦理,依照真实史料,结合最新历史研究成果,去重新解读我们最熟悉的三国历史。《十八路诸侯》以现代人的历史视角,从真实人性出发,以真实的情感,去看一看历史转折点上,那些我们熟悉的三国人物们是如何在历史浪潮里翻滚、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