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场地分析
项目用地列入上海市东南环状人工湖专项总体规划。该地块的独特之处与其用地功能、以同心圆的造型和靠近大海以及湖泊本身的景观为基础。
项目选址位于滴水湖湖边,地理位置独特,战略位置得天独厚。事实上,它是该区域今后的建造系统的主导者,成为城市与自然、建筑与公园之间的桥梁。
02、设计策略
方案中,我们希望采用自然的元素。在建筑中融合。乔木、灌木、植物作为项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围绕建筑地面的景观设计,而是作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在这里,毗邻的公园延伸到地块,成为项目本身的材质。建筑成为了景观,坡道,绿色露台。一个自然的建筑基座,与周围环境融合,创造出新的自然的城市场所。
该项目是滴水湖及其周边地块功能特定背景的一部分。该项目建筑设计能看到周围的开阔景观,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向海开放的广阔空间∶ 一种独特的景观视角。
03、设计概念
建筑面向湖面,并开门朝向公园,创造了建筑是自然的连续性的视觉感受。自然元素将在入口斜坡上升起并展开, 创造出建筑与自然混合的独特空间。
该项目被设计成区域地标。通往公园的连接是建筑底部的设计概念,但塔楼建筑上部造型的设计语言是创造一个巨大的灯笼。
建筑上半部为浅色玻璃,有丰富的造型,根据均匀倾斜的楼板,像灯笼纸皮一样荡漾着立面。白天,会看到不同的、清晰的倒影,而到了晚上,建筑会像真正的灯笼一样点亮和漂浮。
▲设计理念
▲总平面图
▲轴测图
04、详细设计
覆盖建筑的立面由不同方向的窗框系统模块组成。最后的效果是一个由纯净但不同角度不同立面感受组成的建筑,因为它根据天空的颜色和光线展现不同的立面状态。根据观察者的不同角度,玻璃形状和立面节奏也各不相同。立面模块全部由双面和三面玻璃制成,反射率低,并有选择地覆膜来控制太阳辐射。外壳外部完全没有屏蔽,内部由浅色电动卷帘保护,有助于将总太阳能透射系数(G值)降低到0.18。初步分析了该系统符合现行能源法规的可行性,为体现建筑造型的特殊性提供了可能。
▲剖面分析
▲建筑立面
▲立面材质分析
▲夜间效果
05、景观/植被
整体方案的植物配置是基于防寒区9a及以下区域来进行筛选的。
在模拟野生环境的同时通过组合植物主色调来控制场地的季相变化,营造野趣的效果。以上海当地植物为基础,结合原生种与栽培种进行设计,以乔灌地被三层的经典组合+多年生草本来丰富富整体立面景观。
项目信息
首席设计师/创始人:Stefano Boeri
项目负责人/合伙人:胥一波
主创设计师:Pietro Chiodi
设计团队: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筑师:雷思雨、Mohamed Hassan Ali Elgendy、Mohanmed Yasser Amirghany
合作伙伴
上海申建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负责人 : 陆创辛、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