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张掖肃南县皇城镇,位于祁连山东段北坡,其南部为冷龙岭山地,北部为盖掌大板山地,海拔2500-5254米。南与青海省门源县毗邻,北接武威市和永昌县,东连天祝县,西靠原山丹军马场。皇城,又名斡尔朵、皇城滩。元朝阔端王曾建避暑宫于此,故名皇城。皇城滩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有石佛崖石窟、泱翔石窟、皇城古址、永昌王妃墓(俗称娘娘坟)。另外,还有庙儿沟、上石桥、永昌县皇城水库以及河西走廊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泱翔沙沟寺)等风景名胜区。祁连山下有一片水草最为丰美的草原,那就是夏日塔拉(黄城滩、皇城滩、大草滩)。这里曾是匈奴王的牧地、回鹘人的牧地、元代蒙古王阔端汗的牧地。夏日塔拉是一片四季分明、风调雨顺的草原。

甘州图说 来源甘肃镇战守图略.附西域土地人物.明嘉靖时期纸本彩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掖肃南县的东端,有一片肥沃的草原,名叫皇城滩;皇城滩有个村落叫皇城村。为何叫“皇城”,因为村庄附近有一座古城名叫皇城,其地名由此而来。皇城分南、北两城,两城相距200米,城垣坐北向南,都系夯土版筑而成。南城城垣较为完整,呈长方形,东西长32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9.6万平方米。城门开在南垣正中。
皇城,在元代以前不叫皇城,称为苕藋,属武威郡的属县番禾县(今永昌县)管辖。元代这里曾一度属永昌王只必帖木儿的封地。只必帖木儿是元太宗窝阔台的孙子、阔端的儿子。阔端当时坐镇凉州,他的三儿子镇守永昌,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十一月“诸王只必帖木儿筑新城,赐名永昌府” (《元史·世祖四》)。据乾隆《永昌县志》卷二载:皇城,以其僭故,今从黄字。城南距一舍避暑宫,其方址犹可识。”可知皇城原为永昌王只必帖木儿筑的牧马城和避暑宫。
据清代《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元代永昌王在今皇城建立的古城又叫鄂尔多古城,“乾耳朵”、“鄂尔多”,蒙语都为宫殿之意。《永昌县志》记载:元末,永昌王偕嫔妃到皇城避暑,永昌城内发生兵乱,王妃娘娘病故后,因兵乱道路不通而耒能归葬。就葬在皇城区境内,永昌王死后也葬在这里。1984年,张掖地区文物普查队到此调查,果然在今皇城区泱翔乡东顶村娘娘坟沟内寻得此墓。
1949年9月,甘肃全境相继解放,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兵团三军第三师,奉命进驻河西走廊武威地区。

张掖皇城镇
1949年8月26日,甘肃省会兰州解放,"青马"主力被歼,"宁马"龟缩银川,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率第91 军、120 军残部溃逃河西走廊,妄图拖延时日,垂死挣扎。为歼灭该敌,解放河西和新疆,刚刚参加了兰州战役的解放军指战员,硝烟犹在,征尘未拂,便踏着胜利的步伐,在野司的统一指挥下,与兄弟部队一起,分两路钳形追击河西走廊之敌。
皇城滩剿匪河西各县相继解放后。城乡中残存着许多散兵游勇,他们中间的少数顽固分子,乘解放军立足未稳,新政权刚刚建立,地方武装无暇关顾之隙,聚而为患。最有名的是原国民党凉州地区专员冶子明、骑兵第5军营长马颜彪为首的20多股,3000余众的土匪武装。

皇城镇地图
冶、马二匪,先在西营、铧尖、皇城一带,纠合500多人,组成"中国反共救国军第一纵队",自任正、副司令。接着,武威张义堡白高股匪,民勤旱海子王麻子股匪,古浪惯匪马登高一伙,永登"花马营长"及包海成股匪,景泰马海龙一伙,天祝赵孔堤、刘积玉股匪等也与冶子明、马颜彪股匪互相呼应,蠢蠢欲动。他们还勾结军统特务李信悟、白玉宽等,阴谋组织武装暴动,赶走解放军,推翻新政府。

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和猖狂活动,解放军三军八师指战员义愤填膺,积极请战。师党委立即决定,以第24团所属之第1营、第2营、团炮连、通信连、警卫连、师直骑兵大队、武威军分区独立营等单位,组成剿匪部队,由第24团团长张守鹏、政委贾一民同志统一指挥,进入祁连山中,消灭冶子明、马颜彪等股匪。

1950年6月24日,师部接到匪情报告:皇城滩区公所遭到土匪袭击。于是,解放军剿匪部队便从武威出发,轻装奔袭敌人。但当部队到达皇城时,土匪已闻风逃窜,未发生战斗。当晚部队就在皇城附近的废墟上露宿,"铺"地"盖"天,和衣而眠。
第二天一早,部队又向帐房沟一带搜索前进。结果,空跑了大半天,仍未找到土匪的行踪。这时,部队已经十分疲劳,首长遂命各营、连派出警戒,就地休息吃饭。于是,大家都喝着祁连山的雪水,就着唯一的小菜——辣子酱,啃着硬邦邦的干粮,一个个吃得有滋有味。

突然,解放军侦察警戒人员与土匪在附近遭遇,发生战斗,一时枪声大作。听到枪声后,大股土匪抢先爬上附近的潘家沟山(华尖乡黄草梁);解放军也很快调整部署,投入战斗。1 营从山的南侧,2营从山的北侧,分别向山顶守敌发起进攻。炮连在高地西侧占领阵地,掩护步兵进攻。经过数小时的激战,由于敌情不明,地形不熟,土匪在暗处又居高临下,解放军在明处由下向上仰攻,地形对解放军不利,终致解放军进攻受阻,伤亡很大。战至午夜,被迫撤出战斗。

撤退时,部队需要涉水渡过青阳沟(华尖乡青羊大岔)帐房沟内的雪水河。这时,天公又不作美,突然下起大雨,顷刻山洪暴发,解放军正在渡河的分队,又有一部分人员和装备被汹涌冰冷的宁昌河水冲走。撤出战斗后,部队控制各个山口,防止敌人跑掉。可是,当解放在大雨中熬过一夜,天明打扫战场时,敌人已不知去向,部队遂返回大坝堡休整。

这次帐房沟遭遇战,打得十分被动,部队损失也很大。尤其2营4连、5连和警卫连,伤亡颇重,4连指导员杨清和同志、5连指导员金铭同志都英勇牺牲,4连副连长王小山同志的腰部也负了伤。同志们的心情十分沉重。
大坝堡休整和三阳岔追剿初战失利,对部队的战斗情绪有一定的影响。上级决定,参加剿匪的部队在大坝堡体整,总结教训,准备再战。

师党委派司令部董铁夫副参谋长来到参战部队,指导工作,董副参谋长到部队后,一方面帮助部队查找总结这次战斗失利的原因和教训,对团里的主要领导干部提出批评:另一方面传达了军首长关于剿匪方针政策的指示。

记得军首长当时明确指出,则匪作战,须坚持三条:一是军事打击;二是政治瓦解;三是发动群众。只有结合剿匪战斗实际,切实执行这三条方针政策,才能取得剿匪战斗的胜利。尔后,师、团党委和政治机关教育广大指战员,克服麻痹松劲情绪,树立长期清则作战的思想;组织有关部门,主动做好民族团结友好工作;派出工作组,采取各种形式,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把清剿歼匪与反霸肃特结合起来,剿匪部队还组成文艺演出队,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教育群众,团里编排了一幕小剧,反映土匪企图袭击区公所的阴谋活动,白占彪在剧中扮演人民政府的区长。由于同当时、当地实际结合紧密,虽然演技不高,但演得逼真、形像,群众反映很好。

休整期间,师司令部对部队剿匪也作了具体部署:建立由野战部队、地方武装、党政机关"三位一体"的清剿指挥部,军政一致,统一指挥,密切协同,明确分工;匪10人以下者(小股),由区、乡清剿,30人以上者(大股),则由野战部队负责剿灭。在清剿步骤上,坚持由内向外,由大股到小股,由人口稠密到人烟稀少地区,由敌特活动猖獗地区到活动一般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部队认识提高了,对剿匪的方针、政策、方法也比较明确了,解放军积极做好再战的行动准备。

在解放军休整期间,先后由新疆、青海两省窜来两股土匪,新疆的美蒋特务乌斯满、乐巴斯部,青海的马树森、马德山部,共约1300余人,这些匪徒又与祁连山的马颜彪部合股,使马颜彪股匪的声势进一步大了起来。
8月,部队奉命第二次进山剿匪,武威军分区独立营和当地民兵配合部队行动。同时,野司还命令一军派出部队从青海门源北上,作策应支援。进剿中,遵照上级指示,接受前次作战教训,先后在三阳岔(青羊三岔)一带打了几次小型追剿仗,都取得了胜利,剿匪80余人,毙伤若干。但仍然未找到土匪的主力。

对俘虏的土匪,解放军进行几天教育后,都释放回家,要他们改恶从善,重新做人,可是他们中的一些顽固分子反而对群众施以报复,并继续上山为匪,致使群众不敢向解放军报告土匪动向,追剿部队遇到了新困难——缺乏情报来源。特别可恨的是,一个曾在马步芳所属部队当过副官的家伙,伪装积极,骗取信任,表面上投降归顺解放军,给剿匪部队带路,但是暗地里却与土匪勾结,造成解放军进剿屡次扑空,战果甚微,干部战士疲惫不堪。发现这些情况后,24 团立即决定,对俘虏加强管训,一律暂不释放;同时进一步发动群众,打消群众顾虑。这样,解放军很快又有了情报来源,剿匪作战随之有了新的转机。

针对土匪人地熟悉,分散活动的特点,解放军改变单纯军事打击的办法,决定发动群众举报匪情,集中力量对付最顽固的匪首马颜彪,"擒贼先擒王"。马颜彪,绰号"清水营长",原系国民党骑兵第5军的警卫营长,又是马步青的干儿子。他担任"中国反共救国军第一纵队"的副司令,又兼任第1大队的大队长,亲自带着一股顽匪,在西营、皇城一带活动,烧杀奸掠,无恶不作,当地群众对他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为了找到他的行踪,解放军通过青海毛藏寺的一位管家,先找到铧尖乡水磨沟村头人苏虎牛义,请他设法寻找马颜彪,双方举行谈判,如其投降,宽大处理。这个人很狡猾,他表面上应答照办,实际上并未主动去找马颜彪,怕"引火烧身",与己不利。

事有凑巧,9月下旬的一天,群众发现一伙衣衫褴褛、满脸污垢的土匪,由皇城滩向铧尖乡窜来。经跟踪侦察,原来正是马颜彪及其十几名随员。这个称霸皇城、臭名昭著的顽匪首脑,自年初聚众叛乱以来,虽经解放军多次打击,如今元气将尽,日暮途穷,但又不甘心失败,仍然寻机破坏。这天晚上,他们来到铧尖乡水磨沟,溜进了苏虎牛义家的庄院,苏虎牛义听到动静,从房子里走了出来,看见马颜彪一伙破门而入。

不禁一怔,没等他开口,马颜彪上前一步,拱手说道:"苏兄,有劳打搅。小弟奔波于刀斧之上,无处容身;今来贵处,愿借一足之地,不知可否?"苏虎牛义答道:"哪里,哪里!清水贤弟何必客气,你我都是马长官的人,昔日我苏家富贵荣耀,还不是借马老爷之光。今日大难当头,哪有拒之门外之理!就是住上十天半月也无妨。"遂后,他把余匪安置在西屋休息,自己与马颜彪进正屋继续客套应酬。这个晚上,苏家羊倌看见作恶多端的清水营长一伙来到苏家,便下决心要探明情况,报告政府。于是,他借故给马添料,在窗下把苏、马两人的谈话听了个仔细。第二天,羊倌早早地赶羊出圈,羊群拐进山湾后,他便打马向区政府方向跑去。半路上,恰巧碰到乡长朵什豆嘎带着两名民兵骑马迎面而来。

原来,乡长听群众报告说,有十几名土匪到了苏虎牛义家,就来打听情况。于是,羊倌把所见所闻向乡长作了详细汇报。朵什豆嘎命令两名民兵马上回乡政府,集合全乡民兵堵住各沟口,自己遂策马向西营马沟湾驻军求援。约两小时后,乡长和8师侦察科李参谋,带领一个排和50多名民兵,封锁了各个沟口,将苏家庄院团团包围,他俩即带几名战士、民兵,冲进庄院,直奔正堂。苏虎牛义慌忙出迎,还打着哈哈说:"乡长大军到此,有失远迎,请到里面坐,里边坐。"李参谋正言喝道:"苏虎!别装蒜了,快把清水营长交出来。我军的宽大政策你是知道的,否则,后果自负。"

苏虎牛义慢条斯理地说:"哎呀!长官,这从何说起。我苏虎安分守己,拥护政府和解放军,哪敢收藏土匪。若大军要粮、要酥油,尽管说,要马、羊、牛尽管赶。"李参谋不想和他再费口舌,就命令战士、民兵搜查。可是没有找到土匪,李参谋用手枪逼住苏虎牛义,说:"你别想滑,我们早已盯上了清水,咋夜他就住在这里过夜。好吧,你不交出清水,就叫你的儿子跟我们走!"乡长也说:"你念一本什么经,大家心里都明白,量他清水也插翅难飞,到时候你可别后悔。"

原来,苏虎牛义老奸巨猾,他怕清水连累自己,为了安全起见,连夜把清水一伙悄悄地转移到后山一个石洞里藏了起来。所以解放军扑了个空。苏虎牛义决定亲自上山,和清水密谈,叫其假降,等宽大释放后,再聚集力量,东山再起。苏虎牛义上山见到马颜彪后,便说:"共军已将山沟堵死,庄院已被包围。"又说小儿为清水被解放军扣留云云。马颜彪听完,已知苏虎牛义用意,深知在劫难逃,不如先假投降,以保住性命,再卷土重来。

马颜彪打发苏虎牛义离去后,对余匪说:"我清水去和共产党谈判,一时回不来,你们各自回家,后会有期。"土匪们依言而行,陆续散去。马颜彪遂下山谈判交械事宜。几天后,苏虎牛义托人带信,声称马颜彪接受大军提出的条件,要求解放军派出代表到水磨沟苏家谈判。接信后,24 团首长决定,派参谋薛清池同志带一个警卫班前往谈判,并在水磨沟山下布置一个骑兵连,在后山(3556高地)埋伏一个营的兵力担任警戒,以防不测。

谈判中,解放军提出,为表示投降的诚意,对方必须交出其全部武器和人员名单。而马颜彪则认为,只要交出其随员20余人的武器,就算投诚,双方各执已见,谈判陷入僵局。解放军因见对方没有诚意,遂令骑兵连上山,架起机枪,立即将马颜彪抓了起来,带回团部,随后,又将其全家也带到团部驻地。在皇城滩,解放军对其宣传政策,劝其悔改。但马颜彪执迷不悟,不肯彻底投降。后经沙沟寺、永昌,把他押送到了武威,关进了县公安局监狱,一路所经之处,群众义愤填膺,强烈要求政府严惩匪首,为民除害。

马颜彪被关押后,又经反复交待政策,晓以利害,他才答应交出部分枪支,并带县公安局人员到皇城滩取枪,一共去了两次。第一次取回300多支尚未启封的驳壳枪;第二次又取回少量猎枪和弹药一部。以后无论怎样做工作,他都不肯交待。为试其诚意,解放军剿匪指挥部决定将马颜彪假释,以观后效。释放后不久,马颜彪又联络散匪,重操旧业,很快被解放军发觉,再次捕获关押。1951年冬,在镇反运动中被处决,苏虎牛义也因通匪伏法。当地人民对此拍手称快,就连马颜彪妻子李素贞,经人民政府教育,又听了群众的控诉,也表示感谢政府对她区别对待,她说:"马匪杀人、烧人、抢人,无恶不作。政府杀他是他罪有应得,也使我洗去耻辱,获得了新的生活。"

抗美援朝开始前后,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特务机关,用电台指挥隐藏在大陆各地的特务和土匪,进行内部"整顿"。这时,河西境内的申麻子(绰号)、马二不都及其他小股残匪共200多人,遵其主子的命令,又糜集在冶子明的旗下,以皇城大梁为中心,活动于青甘边境之祁连山地区。他们与西北地区的四大股残敌互相勾结,利用民族隔阂及人民政府工作中某些缺点,煽动落后群众,罗集反动势力,妄图东山再起。

根据上述情况,一野首长于1950年12月决定,组织甘、青、新三省会剿,统一由3军军长黄新廷指挥,务求全歼该敌。参加会剿的部队有:第2军骑兵团(附装甲车7辆),第3军骑兵团、驼兵团、第27团之第1营和第3营、第1、4军骑兵团,共4个骑兵团、1个驼兵团、5个步兵连。经过充分准备后,于1951年1月28日,开始会剿四大股土匪,而河西冶子明等股匪,则由3军8师以24团为主的剿匪部队继续负责完成。

1950年12月,冶子明,马二不都股匪百余人,在解放军部队、民兵连续清剿下,窜往民勤腾格里沙漠地区。解放军剿匪部队日夜兼程,穷追冶匪。追至头道湖一带,冶、马残匪70余人,又分为数股,绕道窜往天祝县境,企图从天祝逃往青海互助县。剿匪指挥部电令沿途民兵迅速阻击,断其退路;并在祁连山石门沟等地打了两次阻击战,消灭了100余名土匪,活捉1名匪副团长,其余争相逃命。

7月中旬,以冶、马二匪为首的一股土匪,窜到皇城西南一棵树附近地区,剿匪部队立即出兵追剿。敌畏解放军聚歼,便迅速窜至老虎沟、宁蟾沟、帐房沟、青阳沟、水磨沟和脊大坂一带。解放军出击围剿,该匪又复回青阳沟、一棵树脑、柏树沟活动,另一部分外窜,似乎仍有随时东窜皇城之可能,后知匪首冶子明也在这股土匪之中,遂决心全歼该匪。

为了消灭这股顽匪,8师司令部于8月29日制订了作战部署:以7个连的兵力交由24团副团长李江海指挥,采取驻剿与搜剿、步兵与骑兵、军事清剿与发动群众"三结合"的方法,削弱土匪的社会基础及活动条件,以步兵控制要点,骑兵施行穿插和反复搜剿,压迫土匪进至解放军预定地区;以步、骑兵配合,反复清剿。同时要求军分区、各人武部、各情报站,派得力干部掌握民兵自卫队,积极活动,控制要点,堵击和进剿可能窜犯之匪,配合驻剿、搜剿部队作战。

9月13日,地方部队布置完毕,巩固了外线。搜剿部队 9 月15 日进到了指定位置,从内线防匪分散外窜。驻剿部队进点后,实行了包干制,主动搜剿捕捉散匪,并随时准备出击歼匪。1 军还以1个连进驻西岔沟,控制老虎沟通青海及大梁之要隘,以配合3军8师剿匪作战。

9月下旬的一天,24团获悉:一棵树一带有土匪活动。搜剿部队立即开赴这一地区。现地勘查后,李副团长带一部由鸡冠山向南,参谋薛清池带一部向北,同时发起进攻;另一部则沿一棵树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迂回,形成三面合围态势。战斗开始后,解放军迅速出击,对敌实施压缩包围。但是,由于解放军各部协同不好,一部未等他部到达进攻位置,即对匪实施炮击,惊动了敌人,致使部分土匪跑掉。但这一仗,歼敌300多人,俘虏匪首冶子明,从而使土匪元气大伤,一蹶不振。此后,又经多次战斗,终将漏网的数百名土匪消灭,至当年11月底,战斗基本结束,形势趋于安宁。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整理的学习资料和史料,仅供参考,资料参考《张掖地区文史资料》、《张掖市志》、网络;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个人收藏、《甘肃镇战守图略.附西域土地人物.明嘉靖时期纸本彩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多多指正交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