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及其下辖的县区拥有多个古称,这些古称不仅反映了该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也见证了其悠久的历史变迁。以下是对哈密市及其下辖县区古称的详细介绍及历史信息。

一、哈密市的古称与历史
1. 昆莫
哈密古称昆莫,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这一名称源于古代,体现了哈密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作为古代西域的重要部分,哈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昆莫时期,哈密地区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孕育了早期的文明。
2. 伊吾
汉时称伊吾或伊吾卢,为匈奴呼衍王南部牧地。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置宜禾都尉,东汉建初六年(81年)设伊吾司马。伊吾时期,哈密地区成为汉朝经营西域的前哨阵地,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更是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和管理。伊吾作为哈密地区的重要古称,见证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频繁往来和贸易繁荣。
3. 伊州
唐贞观四年(630年),唐置西伊州,领伊吾、纳职、柔远3县,隶陇右道。两年后改称伊州,辖伊吾(今哈密)、纳职(今四堡)、柔远(今沁城)二县。伊州时期是哈密地区历史上的辉煌时期之一,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哈密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繁荣,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4. 哈密力
元时称哈密力,意为“黑色的马”。元朝时期,哈密地区成为威武王纳忽里的封地,隶甘肃行省。哈密力这一名称的沿用,反映了元朝对哈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
5. 哈密卫
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哈密卫。明朝时期,哈密地区被蒙古族统治,后归属于清朝。哈密卫的设立,加强了明朝对哈密地区的军事防御和治理,哈密地区也成为明朝治理西域的重要基地。
6. 哈密市
1961年以哈密镇为基础成立哈密市,1985年升格为地级市。现代哈密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下辖地级市,地处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向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哈密市辖伊州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总面积约14.21万平方公里。
二、下辖县区的古称与历史
1.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哈密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是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一大景观。巴里坤地区在历史上曾是西域地区的重要军事要地,也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方。清朝时期,巴里坤地区成为清朝治理新疆的重要基地之一,设镇西府、镇西直隶厅等行政机构。如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著称,是哈密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伊吾县
伊吾县是哈密市下辖的一个县,其名称源于古代的伊吾地区。伊吾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伊吾县境内,保存着大量古代文化遗迹,如白杨沟佛寺遗址等。这些遗迹见证了伊吾县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伊吾县还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著称,是哈密地区的重要农业和矿产基地。
三、哈密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古迹
哈密地区不仅古称众多,而且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这里保存着大量古代文化遗迹,包括原始遗址、故城遗址、古墓群、石窟寺等。这些遗迹不仅展示了哈密地区悠久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1. 哈密回王府
哈密回王府是清代以后哈密地区维吾尔首领的府邸所在,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作为一座承载着几百年历史风云的建筑,哈密回王府所见证和纪念的并不是某一任回王的不世勋业,而是历任回王倾力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怀。
2. 五堡魔鬼城
五堡魔鬼城是国家4A级景区,世界上最大的雅丹地貌群之一,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这里的雅丹地貌形态各异,风蚀地貌景观壮观,是游客必到之地。
3. 哈密鸣沙山
哈密鸣沙山沙丘高大陡峭,沙鸣声之大冠盖全国四大鸣沙山。这里的沙鸣声清脆悦耳,如同天籁之音,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4. 天山庙
天山庙位于东天山,是天山上唯一的一座庙宇,始建于唐代。这里不仅是东天山最佳观景点之一,也是了解哈密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四、哈密地区的现代发展
如今,哈密地区已经发展成为新疆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农业重镇。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哈密瓜园、南湖乡沙山、阿勒屯古街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了哈密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哈密地区还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而著称于世。哈密瓜作为哈密地区的特产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其品质优良、口感独特而享誉国内外。此外,哈密地区还积极发展温室农业、矿产资源开发等产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哈密市及其下辖的县区拥有多个古称,这些古称不仅反映了该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见证了其悠久的历史变迁。如今,哈密地区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著称于世,成为新疆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和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