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5%的改变》里10句话,或能让你在小改变中,迎来命运大改变

文/李子聊我们都渴望得到人生当中的一些彻底改变,从而享受这个世间的美好。 然而,大改变,其实是从小改变开始并且慢慢累积的

文/李子聊

我们都渴望得到人生当中的一些彻底改变,从而享受这个世间的美好。

然而,大改变,其实是从小改变开始并且慢慢累积的。

《5%的改变》这本书,是由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所写。

该书通过真实的案例,揭示了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深入探讨了情感以及人际等领导的普遍问题。

现在,我就分享解读这本书当中的15个名句,希望能让大家能得到启迪和教益:

第一句:大多数痛苦,都可以概括成两句话,我不希望自己这样,但确实我就是这样的。我希望像别人一样,但我又做不到那样。

我们的人生,为啥陷入到痛苦?

是因为我们难以改变现状。

不希望活在眼前的这个状态,可又无能为力,无法改变。

当你陷入到这种痛苦,那么你需要做到的就是两点:要么接受,要么努力。

不能改变,就只能接受。

比如说,你生在贫寒之家,父母不能拿钱出来,让你接受更好的教育,让你只能从事苦累的体力工作,你又无心向学,不喜欢读书,那么你就接受眼前这样的处境。

可假若,你是有能力改变的,那么你就要努力,读书很苦,但你就了改变现状,因此努力读书。

这才是让自己摆脱痛苦的路径,否则的话,你永远是讨厌自己的现状,却不能抽身离开这样的现状之中。

第二句:惯性自有它的脾气,对外界灌输进来的信息,它会自动加以辨别,有些听过就忘记,有些按自己的方式强加注解,有些感觉上有道理,却做不到。

我们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其实要想改变,那就是反人性。

改变坏习惯,需要克服自我的很多惰性以及劣根的一面。

往往别人的劝诫,以及外界的灌输,如鸡汤之类的,或许可以让某个人知道,他的这个坏习惯有多不好,然而,要让他真正去改,他却是做不到。

所以,一旦某个人做一些事,形成了惯性,往往想改变是相当难的。

当然,如果某个人习惯了积极上进,那么他就可以培养出很多好习惯。

这些好习惯,会让他的人生越来越好。

5%的改变,强调的是从小事以及小细节开始,慢慢的改掉一个人形成的坏习惯,并且慢慢的培养出好习惯来。

每天能有一点小改变,或许微不足道,但长久下去,就有真正的大改变。

第三句:很多人都喜欢通过“思考”寻找答案,更安全,更无痛,但要我来说,还是“做”点什么更管用,行动会直接带来新的经验。

我们很多人,都仅仅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真正要把一个想法付之行动,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因此,真正要行动起来,其实是不容易的,因为这涉及到很多的患得患失方面的考虑,比如说,做出来后,结果不如预期,是否会受到打击。

是否事情真如我想像中那么简单,做起来,是否能做得成?

然而,不管怎样,如果只是想,却不去做,那么永远就不可能成事,因此必须鼓起勇气,真正的做起来,真正的行动,并且要试错,从而努力去获得一个结果。

第四句:关于自我,最基本的一条定理就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每个人都不一样。适用于别人的,未必适用于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具体情况。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不同的过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能力,不同的个人素质等。

这些都决定,有些经验,有些方法,有些条条框框,以及有些诀窍之类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用。

因此,哪怕你拿到了好像是真理一般的方法技巧,也不要奉它为圣典,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对待以及学习,执行。

第五句:可以想像,一个人经常出发,但又因为各种原因中途折回,她的一生都在做这样的循环往复的游戏,一次次地身心疲累,却没有成就。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想做一个事业,但既然是事业,那么想做成的话,是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这好比人要走一段很长的路,是否能走到终点,这取决于他是否能坚持,以及所下的决心有多大。

如果一个人经常出发,可一旦遇什么问题或变故,又或者是遇到什么苦累或痛楚,就中途折返,那么这个人是永远不能做成一件事,这个人或许始终在循环着一个往复的游戏,那么他就一事无成,不可能取得什么成就。

有些人,做一个事业,是决定做几十年,甚至做一辈子,往往这类人是更容易成功,以及取得真正的成就。

因为,时间足够长,是以年为单位的。

第六句:我们经常讲“自律”,似乎自律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美德,但自律本身并不是目标,只是用来实现目标的手段,必须弄清楚,自律是为了什么,能得到什么。

自律这个事,本身就是很难的,是要战胜自我,克服自己的一些天性。

也可以说,自律本身,就是反人性,要让你很不开心很不愿意的克制着自己的一些自由以及轻松快乐,去做一件事。

那么,我们假若要做到自律,最应该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自律是为了什么,自律,能得到什么?

如果你不事前弄清楚,自律是为了什么,以及自律可以得到什么,那你怎么能自律,怎么愿意去挨苦以及受累呢?

第七句:行动让人状态变好,状态变好又带来更多积极行动的反馈。与之相反的是另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心情不好,导致什么都不想做,因为什么都不做,导致心情更差。

我们如果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习惯,是可以一直良性循环,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好的。

比如说,你每天都能早起。

早起这个事,让你的身体更棒,大脑更有活力和动能,那么大脑的活力能催促你把工作做得更好,更有心思去投入到工作之中。

而你因为工作足够的投入,因此每天都有足够多的脑力和体力消耗,那么你回到家后就能睡觉,睡眠质量也就更好,从而更能定时的早起。

所以,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反之的话,你的人生,可能就会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因为你懒惰,你让生活质量越来越差,而这影响到你的精力,影响到你的大脑思考能力,也就影响到你的工作,那么你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差,也反过来影响到你的生活。

第八句:人需要长远的视角,也需要确定性。虽然想不清未来,但你也拥有一年或几个月的确定性,一边想着长远的事,一边让自己先过好这一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但有时候无论是远虑和近忧,都是我们需要考虑到,以及尽早做出准备和安排的。

你既要有短期内的规划,也有长期的规划和目标。

如果你没有短期内的想法和安排,那么你可能在近期就陷入到混乱之中,长远的目标实现,就无从谈起了。

而你假若没有长远的目标,那么一旦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你可能会遇到一些过去从来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以及困难。

第九句:婚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的生活是否幸福,是比婚姻更重要的事,因此,先要好好的生活,再去考虑婚姻方面。

我们不能把婚姻,视为人生的全部。

有些人,即使没有婚姻,也可以过得很好。

因为生活过得好不好,婚姻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生活本身,比婚姻要重要得多,并且,把生活过好,也是婚姻幸福的前提条件。

因此,你首先要解决以及考虑的是,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好,才去想婚姻方面的事。

第十句:人生最需要的,是不要重复已经做过的思考,否则就总在相同的思路绕圈子,人就没法获得新鲜的想法。必须要引入一点新的信息,以及,做一些之前从来没做过的事。

我们最容易陷入的一个思维误区就是,永远按过往的思路去考虑问题,永远不能接受一些新思想,又或者无法获得新想法,新点子。

因此,我们必须要给自己引入一些新思潮,新想法,新信息。

同时也需要做一些我们此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以及走一些我们此前从来没有走过的路,去一些我们此前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

旅行,就是要让我们去新的地方,见到不同的人和事,而不是让自己的日子每天都是如此,墨守陈规,完全没有一点新意。

-全文完-

-希望我的文字,能走进你的心灵!

-你的评论,转发,收藏,关注,点赞,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