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天京事变,洪秀全胜券在握,还是兵行险着?

洪秀全忐忑不安,整夜睡不着,来回踱步。这时,女官慌忙跑进来:“天王,北王派人送来一个盒子,不知是什么东西。”洪秀全赶紧命

洪秀全忐忑不安,整夜睡不着,来回踱步。这时,女官慌忙跑进来:“天王,北王派人送来一个盒子,不知是什么东西。”洪秀全赶紧命人打开,看到杨秀清首级,天王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一个月前,嚣张跋扈的东王杨秀清,还强迫洪秀全册封“万岁”,如今却身首异处,也是很有意思。洪秀全为了除掉杨秀清,联合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陈承瑢,一场厮杀拉开帷幕。

洪秀全一方人多势众,诸侯王纷纷拥戴,杨秀清被“孤立”起来。那么,天京事变爆发,洪秀全是否胜券在握,还是兵行险着。要知道,天京是杨秀清的势力范围,韦昌辉仅带3000兵马回京。

一、双方力量对比

“军师负责制”下,洪秀全并未掌握实权,4位军师一起处理政务。这4位分别是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其中,萧朝贵、冯云山半路政务,天京事变之前仅剩下杨秀清、韦昌辉2位军师。

杨秀清有什么优势呢?杨秀清是“天父代言”人,宗教地位最高,一旦“下凡”起来,洪秀全都好下跪,一点脾气都没有。但是,“天父代言”是虚假,只要大家撕破脸皮,掀翻桌子,这就不是优势了。

仅仅依靠“天父”加持,杨秀清还不足以影响局势,对此他自己也知道。为了壮大东王集团力量,杨秀清大量从底层提拔人才,并将杨氏视为“国宗”,组建自己的亲兵护卫,保护自身安全,以防“下凡”时被敌人突袭。

当大家还想“维持大局”的时候,杨秀清加紧“下凡”夺取某些权力。例如,永安封王时,取得“节制诸侯王”的资格。进入天京之后,将京师卫戍权,水师统领权从韦昌辉手中剥夺。派亲信出征,抢夺韦家军、石家军打下的领地,极力扩大东王府权力,将处理政务包揽,打击“副军师”韦昌辉。

从1848年开始“下凡”,到1856年死于天京事变,杨秀清经过8年的努力,营造起来的东王集团已经非常强大。杨秀清之所以敢叫板洪秀全,这就是他的底气,他自以为可以成功。

名义上看,杨秀清掌握了政权、军权、教权,洪秀全联盟岂不是待宰羔羊了?答案是否定,洪秀全阵营的力量,才是真正的“硬实力”。

都知道,杨秀清是凭借“跳大神”崛起,来路不正。韦昌辉、石达开则是真正的实力派,他们的财富、家族背景,在太平天国首屈一指。当年,冯云山为了制衡杨秀清,重点拉拢韦昌辉、石达开,道理就在这。

冯云山发展拜上帝教3年,才得到3千人,韦昌辉、石达开参加后,一年时间不到就发展了2万多人。其中原因,他们两人不但有钱,还舍得投资,并带着一堆族人参加;石达开在客家人中威望高,一人就拉起5千人。

金田并非冯云山创建拜上帝教的核心区域,为何起义选择金田呢?因为金田是韦昌辉老家,起义前期所做的各项准备,都是在韦家完成。如此,韦昌辉还一度被清朝认为是“贼首”,洪秀全则“实无其人”。

定都天京后,韦昌辉家族、石达开家族是作战的核心。天京事变前,“国宗”负责前线军务,韦氏国宗、石氏国宗是主角,安徽、湖北、江西广大地区,都是他们打下来,也是他们的人马镇守。

太平天国的疆域,杨秀清亲信只控制九江、湖口、彭泽,其余百分之八十在韦昌辉家族、石达开家族手中。可以说,韦昌辉、石达开是“硬实力”,而不是靠旁门左道崛起。

韦昌辉、石达开之外,秦日纲也很厉害,金田起义时带着2千矿工参加,所部的组织性、纪律性很强,是太平天国的“工兵”部队。太平天国东征,秦日纲是主帅,陈玉成、李秀成、周胜坤、涂镇兴、陈仕章等“五丞相”,都是他手下。

二、实力派的决心

从“硬件”上看,洪秀全阵营很强大,虽说他本人没啥实权。那么,这些实力派会拥戴洪秀全,铁了心与杨秀清死磕到底吗?笔者认为,实力派内部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并非铁板一块,但他们基本拥戴天王。

首先,北王韦昌辉,对杨秀清深恶痛绝,势同水火。韦昌辉是太平天国最大“赞助商”,不但捐出所有家产充入“圣库”,还带着2千族人参加起义,且兄弟子侄人才济济,名将如云。

韦昌辉本人能力也强悍,是独当一面的帅才,但被杨秀清打压。长沙之战前,“天兄”萧朝贵极力拉拢韦昌辉,许多战斗都是他去操作。萧朝贵阵亡后,杨秀清打压韦昌辉,处处刁难他。

两次西征主帅,韦昌辉都是第一人选,杨秀清在关键时刻“下凡”,又把韦昌辉叫回来,不给他去立功,提高威望。天京卫戍权、水师统领权,本来是韦昌辉所控制,又被“天父下凡”弄走,有苦说不出。

水兵哗变事件、土地纠纷事件,韦昌辉被公开杖责数百大板,还杀了自己的哥哥谢罪。可以说,韦昌辉与杨秀清仇恨很深,一旦时机成熟,他势必杀了杨秀清。

再则,韦昌辉是“副军师”,一旦杨秀清被处死,他就能名正言顺地掌权,成为太平天国的掌舵者。如此,韦昌辉有现实利益考虑,会支持天王。

其次,石达开,对杨秀清很恼火,仇恨比较深。杨秀清喜欢杖责诸侯王,石达开经常外出打仗,并未得到“关照”,却十分讨厌这种旁门左道。著名的“牧马人事件”中,杨秀清派兵去翼王府抓捕黄玉昆,打了石达开的脸。

黄玉昆,翼王阵营二号人物,也是石达开的岳父。杨秀清嚣张跋扈,为了考验石达开,不惜小题大做,以“天父”下凡来惩罚黄玉昆,在石达开家里抓人,还让石达开亲自送出来,欺人太甚。

石达开打下江西,杨秀清则派出“杨氏国宗”前往接管,调石达开军团回京参与摧毁“江南大营”之战。如此,杨秀清又抢了石达开的“蛋糕”,这也是石达开支持洪秀全的原因。

最后,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瑢,对洪秀全绝对忠诚。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评价秦日纲:“忠勇信义,然而并没有什么才情”。意思是,秦日纲忠心耿耿,作战也勇猛,就是头脑太简单,不能独当一面。

秦日纲也被杨秀清欺辱,“牧马人事件”中,秦日纲的马夫犯错误,自己却被杖责数百大板,马夫直接肢解。仆人犯错,得罪一个与杨秀清八竿子打不着的“同庚叔”,堂堂燕王殿下,居然这么倒霉,谁能忍受。

陈承瑢是秦日纲的好朋友,也是东王府的首席文官,也在“牧马人事件”中被处罚,杖责数百大板。陈承瑢看不惯杨秀清跋扈,提出辞职要求,杨秀清以“天父下凡”训斥,当众杖责,也是够狠。

三、兵行险着,风险很大

诸侯王手握重兵,对杨秀清深恶痛绝,一旦洪秀全有需要,他们会在合适时机发起挑战,收拾杨秀清。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北王、翼王密议,诛杀东王及其兄弟三人,其余皆不得多杀。”

诸侯王整体实力,一旦掀翻桌子,否定“天父”存在,与杨秀清进行决战,胜利毫无悬念。没了“天父”光环,杨秀清骗人把戏曝光,将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自己内部都不稳,谈什么对抗实力派呢?

可以说,公开决斗,洪秀全阵营碾压东王集团。但是,对洪秀全而言,天京事变依然兵行险着,稍有不慎,他将第一个出局,为他人做嫁衣。

天京事变的风险,关键在“消息”如何保密,以及让勤王军团快速进入京师。起初,韦昌辉控制天京城池防御,但杨秀清以“天父下凡”名义,将京师的卫戍权力转交东王府。

再则,杨秀清的耳目众多,消息灵通,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手握重兵的将帅,都远在外地征战。如此,一旦杨秀清得到事变消息,立刻派兵围攻天王府,挟天子以令诸侯,事情就很难办了。

洪秀全的王府,没有什么战斗力量,只有3千女兵而已。留守天京的东王士兵达到6千人,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对付“女兵”绰绰有余。

杨秀清擒拿洪秀全,太平天国只有两个选择。其一,韦昌辉、石达开主动选择拥戴杨秀清,维持大局稳定,避免在内斗时被清朝各个击破。

其二、撕下“天父”伪装,告知各地将领,把杨秀清的“丑事”捅出来,然后集中兵力进行决战。如此,联盟会取得胜利,但波及面太广,太平天国会提前灭亡。

无论是实力派选择妥协,还是孤注一掷决战,洪秀全都不是赢家。所以,洪秀全对事变并未有绝对把握,尤其是信息保密这一块,虽说他得到陈承瑢协助。

那么,为何事变如此顺利,杨秀清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呢?一次突袭,就搞定了东王府,韦昌辉手起刀落,东王身首异处。只能说,杨秀清太自信,认为大家还不敢撕下伪装,自己还有时间准备。

天京事变前,一直充当杨秀清的贴身护卫,在他“天父下凡”时拱卫左右的“杨氏国宗”外出抢夺石达开领地。此时,杨秀清身边没有铁杆亲信,东王府的护卫兵少了很少,这才被韦昌辉得手。

如果“杨氏国宗”不外出,天京事变就不会是死伤2万人这么简单,而是太平天国集体搏杀,类似西晋的“八王之乱”。如此,无论是谁获得胜利,太平天国都会提前灭亡,熬不到1864年。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