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关注“峡谷有声”,为你写温暖文字,陪你看世事繁华。
1. 据理力争
某日清晨,子贡在打扫院子,一位绿衣人来到,想向孔子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年之季其几也?”
听到问题后,子贡笑答:“四季。”
心想,谁都知道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何必请教孔夫子。
“三季!”绿衣人斩钉截铁,并不认同子贡的观点。
然后,两人争论不止,互不妥协,始终没有说服对方。
后来,孔子闻声而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请孔子评定是非。
孔子先是不发声,观察了一阵后说:“三季也。”
绿衣人开心地笑着告辞,只留下百思不得其解的子贡。
孔子解释道:此人衣着浑身翠绿,容颜苍老,显然是一只蚂蚱精啊!
“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
你若与他争辩,恐怕三天三夜都不见分晓!
2. 毋庸争辩
蚂蚱者,春生,夏长,秋亡,生命只允许他经历这三季。
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怎么会有四季?你眼里银装素裹的冬日,他怎能感同身受?
你不断和他辩解,你的时间就在争论中流逝了,你的情绪也在辩论中渐渐败坏了。
和层级不一样的人争辩,本身就是无谓的消耗,是徒劳的开始。
他未曾途经你行过的路,也不曾跋山涉水走过四季。
他未曾读过你读过的书,也不曾体会你经历的悲喜。
诸多障碍,各执己见,与其争辩,不如观心;与其烦恼,不如观景。
你站在山巅,赞叹眼前广阔的海洋;他站在荒野,叹息当下满目的苍凉。
千万句争执,抵不过一念:放下执着!
热衷争辩对错是非的人,往往容易执着,不然,为何一定要证明自己正确呢?
与其浪费时间争辩,不如走向大海,继续乘风前行。
3. 无可争辩
埃隆·马斯克说:“我现在不和人争吵了,因为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只能在他的认知水准基础上去思考。
以后,有人告诉我2+2=10时,我会说,你真厉害,完全正确!”
是的,你的余生很贵,无需和眼界不一样的人相争。
经历不同,毋庸评价;认知不同,无需争辩;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成年人的刻板认知,很难以被说服教育;也许等他的花期来到,自然就会领悟。
放下这份“认为自己是对的”执着,其实也是自我安全感的确认。
因为你足够强大,才可以放下防备和对抗,坦然和从容地面对他人和自己的不一样。
哪怕别人说“一年只有三季”,你都可以笑着说:“你是对的!”
你的时间精力很贵,应该放在自我成长,而非争辩是非短长。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与其和不同频的人争辩,不如和同频的人一起,精进修行,觉知觉醒!
有觉,当下立地成佛;无觉,当下依旧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