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很多人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看过的电影。
某晚,一则关于《哪吒2》的评价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
有人说,这部电影已经超越了《冰雪奇缘》,甚至有望冲击全球票房榜。
但也有人指出,这部电影在海外上映时却暴露了一个致命伤,让观众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
全球影史票房攀升《哪吒2》今年真的让人刮目相看。
春节档期的竞争非常激烈,《封神2》、《唐探1900》这样的大制作电影轮番上阵、宣传攻势强烈。
而《哪吒2》呢?
几乎没有太多的宣发,影院上映却像一匹黑马,短短8天,票房就突破了中国影史的纪录,超过了《长津湖》。
接下来,这部电影的目标不仅是国内票房,还要冲击全球影史票房榜。
截至目前,《哪吒2》的票房已经超过了99亿,这让它成为全球影史票房榜的前十之一,甚至碾压了大受欢迎的《冰雪奇缘》。
海外排片与观众反应虽然《哪吒2》在国内票房表现异常出色,但出海的旅程却并非一帆风顺。
在外面生活的华人朋友们都被吸引去观看,有人在北美还没首映就抢到了预售的票,据说很多地方甚至一票难求。
但即便如此,电影上映时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
比如在悉尼,有影迷为了看IMAX版本的首映等了近一个小时,结果因为技术故障没能如愿。
国外的排片量还因此有过争议,一开始的安排较少,后面观众呼声高涨才不得不增加排片量,比如北美的影院从最初的300家增加到了700家,这个翻倍的增加也算是破了纪录了。
看的观众越来越多,不少明星和网络红人们也成了吒儿的粉丝,张艺兴就曾二刷,引发了一波热议。
在庆祝《哪吒2》全球票房不断攀升的同时,也有声音指出,这部电影在海外遭遇了翻译上的难题。
电影中的许多文化元素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让外国观众难以迅速理解。
网上流传开来的一个调侃版本,说外国翻译把电影里的台词“急急如律令”翻成了“quickly quickly biu biu biu”,丢掉了台词原本的文化内涵。
这当然是玩笑,但也反映了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如何精准翻译让外国观众能理解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毕竟,语言的转换不是简单的词语替代,而是要传递出原有的韵味和意境。
这一点,正是《哪吒2》及许多国产电影在面向国际市场时面临的最大挑战。
太乙真人用四川话配音,幽默而富有地方特色,但外国观众听到了也许完全感受不到其特别之处,很多中国观众都觉得其中的包袱和笑点难以传递出去。
未来的挑战对于很多观众和电影迷来说,《哪吒2》成功登上全球票房榜是一种自豪感的体现,但这个致命伤也带来了不少争议。
有人说,这反倒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让外国观众去适应我们。
而有人则认为,这样的翻译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最终会影响电影的国际传播和评价。
细想起来,当初国内引进美国电影时,谁又会关心我们是否完全能理解其中的文化呢?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哪吒2》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需要走出国门,而如何准确传达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上,《哪吒2》的成绩已经让人骄傲,但它暴露出的翻译问题却也提醒我们,文化传播的道路并不平坦。
有些东西无法通过文字一一传递,需要的是文化的融入和时间的沉淀。
未来,无论是《哪吒3》还是其他优秀的国产电影,都需要在翻译和文化传递上有所创新,也许正如网友们建议的,保留原音,用字幕注明,这样可能更能让观众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
从长远来看,这不仅仅是对一部电影的要求,更是对我们文化传播的一种期许。
所以,下次当你再看到《哪吒2》这样的电影时,也许可以多一份包容和理解。
正是这些努力,让我们有机会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
或许,真正的难题不在于翻译,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