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河南街头就出现了这样戏剧性的一幕,那就是一名男子在喝完酒之后,直接用牵引绳将汽车拴在腰间,徒步拖行近两公里回家,直接就让一旁执勤的交警“哭笑不堪”。
而且当这条视频在网上曝光之后,就迅速登上了热搜,一部分人认为他“喝酒不开车”的意识值得鼓励,体现了良好的公民素质,但也有人为他的行为捏了一把汗,毕竟他酒后拉车同样存在安全隐患,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不负责。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样的做法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事件经过
3月27日,在河南某处热闹的街头,此时车辆正来来往往,但一个男子却显得格外不同,只见他正拉着电动汽车,而且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他的脸色涨得通红,显得非常吃力,只能一步步的缓慢行走。
这时候很多人都以为他的车辆可能出现了故障,而且面对这样的“异状”,也让很多路过的行人们忍不住停下脚步,眼神里充满好奇,时不时地转头观看,有人更是直接掏出手机,想要把这难得一见的景象拍摄下来。
不过当男子走在十字路口时,忙碌的交警就注意到了这一幕,于是一名交警连忙上前询问男子的车子是不是出了问题,需不需要他们的帮忙,可面对交警的热情,男子也是果断的拒绝了下去。
为了防止交警好奇,男子就果断的坦白:“我喝酒了,所以不能开车”,面对这样出乎意料的回答,也让交警忍不住笑了起来,毕竟人家喝酒都是选择叫代驾,这也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随后交警后就拿出了酒精检测工具,并且查出男子酒精含量达89mg/100ml,远超于醉驾标准,不过处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交警也是将男子拦截了下去,并且联系他的家人赶到现场将车辆安全的开走。
谁对谁错?
当这件事情在网上曝光之后,也是迎来了广泛的讨论,就比如这位网友所言:“车在动,人喝酒了,不管怎么样,都是妥妥的酒驾!”
但其实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酒驾是指驾驶员血液里的酒精浓度超出法律规定的标准,并且正在开车,简单来说,就是得满足“喝酒”和“开车”两个条件才算酒驾。
可这位男子虽然喝了酒,但他却并没有开车,而是选择推车回家,这就不符合酒驾的定义,而且在2022年,景德镇的一位大叔,也因为酒后推着摩托车回家,而且经过交警部门的确认,男子并没有存在驾驶行为,所以不算酒驾。
而且在2023年的时候,河南周口五名青年,因为酒后驾车想要节省代驾费,于是几人在深夜就推着轿车行驶了1公里,虽然说耗费了20分钟,但他们也认为这样的方法是十分正确的。
虽然说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喝酒后推车回家并不算酒驾,但却隐藏着很多安全隐患,毕竟成年人如果拖动1.5吨以上的车辆时,他的心脏负荷就相当于跑全程马拉松,而且酒后剧烈运动更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再加上拖车时平均时速仅为2公里,这样就很容易被后方车辆追尾,毕竟在2022年,湖北鹤峰就曾发生类似案例,推车男子被电动车撞成重伤。
而且例如周口五名青年拖一辆汽车,就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毕竟五个人一起推车,如果彼此不太默契,就容易碰到一起或者蹭到车身,这样可能会造成一些小麻烦,而且在晚上光线本身就不好,所以更容易发生碰撞或刮蹭。
而且酒精会让人反应变慢,判断事情容易出错,身体协调性也会变差,哪怕是喝酒之后拉车,也很难控制方向,很可能撞到其他车辆或者行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拉车的时候,遇到上坡、下坡或者路面崎岖不平,车辆更容易发生危险。
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为了防止这类事情的发生,交通工程专家李振波指出:“规避法律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于是他建议修订法规,将“酒后操控车辆移动”纳入监管范畴,同时推广“酒后代泊”服务。
而且截止目前为止,郑州已有23家停车场提供免费过夜停车,并且还配套了代驾券补贴,虽然说当事人“喝酒不开车”的意识值得肯定,但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毕竟安全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遵守法律,更应该把它看作一种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而且喝了酒之后,不仅不能开车,还要避免其他任何可能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危险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除了这些以外,酒后还不进行高空作业,不操作精密仪器,也不要独自前往偏僻地区,总之,一切可能威胁自身或他人安全的活动,都应避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安全。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呢?
主要信息来源:
抖音账号:茌平融媒
抖音账号:陵城融媒
抖音账号:中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