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人到晚年才明白,如果儿媳或女婿很少上门,说明了3个家庭问题

作者:糖糖(富书作者)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都是修来的,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父母与子女之间

作者:糖糖(富书作者)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都是修来的,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

父母与子女之间,想必是攒够了上辈子的福分,才能换来今生这一世的血脉相承。

每个人到了晚年,都盼着被子女孝顺,一家人过上幸福和谐的生活,尽享天伦之乐。

然而,世事难料,父母与子女血缘关系虽深,但是如若不维系好这份亲情,也容易间生嫌隙。

一个家庭中,如若儿媳或女婿很少上门甚至子女也不回家了,一定是出现了三个问题,别不信,早发现早改变。

父母太爱攀比,后辈厌恶只想逃离

在知乎上,有一位网友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父母的哪一点是最令人讨厌的?”

其中,有一个答案得到了众人点赞:“最讨厌父母爱攀比,老是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

许多父母总是喜欢去夸赞别人家孩子,诚然适当地攀比是可以给自己家孩子带来动力和目标。

但是一旦过度,只会徒增烦恼,因为一味地攀比不仅得不到岁月的美好,还会令人厌恶,错失家庭的幸福。

网友@章姐,已退休两年了,自从退休后生活的圈子也缩小了,接触的人也变少了。

每天的生活除了去菜场买菜就是去跳舞,身边听到的看到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有一天她去跳舞,看到小区里一个老姐妹戴了一个金手镯,非常好看。

经过打听得知是老姐妹的女儿买的,有一次逛街老姐妹试了下很喜欢,女儿直接付钱了。

章姐看着老姐妹兴高采烈的样子羡慕极了,甚至有点嫉妒。

回家后,她便心里直犯嘀咕,想着自己也辛苦了一辈子,凭啥别人有,自己就没有呢?

随着攀比欲的翻腾,她就和老伴闹起了脾气,女儿回家直接要求她给自己买金镯,女儿为了安抚母亲,满足了她的要求。

但是攀比欲从来都是有一次就有第二次,很难刹住车。

章姐每次外出和老姐妹跳广场舞,看着别人穿着名牌的衣服、一会又出国旅游......总是用这种对比来暗示自己的女儿,要定期孝顺她,让她晚年过体面的生活。

慢慢地女儿女婿对章姐产生了厌烦,有一次女儿实在忍不住就和章姐表明了心声,觉得自己无力满足章姐的攀比欲,接着女儿从家里搬了出去。

杨绛曾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的生活过得如何,其实和别人没有多大关系,别人生活地再好和自身也没多大关联。

父母因为外界的影响一味地进行攀比,只会让孩子心生不满,身为父母应该藏起攀比欲,不盲目信条,方能守住晚年的福气和底气。

作为长辈,应当多关心家人和家事,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培养积极的心态,少受外界影响,不仅能身心轻盈,还能让家庭充满温馨,生活也就顺风顺水了。

父母过于偏心,使兄弟姐妹不和睦

知乎上有人提问:“造成兄弟姐妹不和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有一条评论,获赞超高点赞:“父母的偏心。”

的确,兄弟姐妹本是生活在同一屋檐的血亲,无冤无仇,如若父母一碗水端不平,将财富、精力都倾注到一人身上,时间长了,其他子女肯定会心生不平,矛盾重重。

父母的偏心,就如同一把无形的利器,插进子女的内心,一点点地斩断子女间的亲情,最终致使兄弟姐妹结怨,反目成仇。

社交平台上,博主@翔宇分享了他姐夫的遭遇。

姐夫的父母从小就偏爱他弟弟,毫无夸张地讲兄弟俩在父母的心中地位天差之别。

小时候只要兄弟俩闹别扭了,父母都是让姐夫让弟弟,干活也是先叫姐夫干。

弟弟靠着嘴甜,加上父母的偏爱,不停地啃老,父母不仅给他买房买车,连逢年过节给弟弟家孩子发的红包都比姐夫的孩子多。

姐夫是个性格随和的人,本想着都是一家人,自己能力也强了,无需计较这种小事。

但姐夫的付出没让父母有所反省,反而又做了一件极度偏心的事,让姐夫彻底寒了心。

父母担心他们老了,以后小儿子无力维持生活,便让律师立了遗嘱,想把名下的存款都留给小儿子,还直接和姐夫讲明了这种情况,还让他签字即可。

这个举动让姐夫彻底寒了心,他从未想过父母能如此偏心,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就是外人。

他彻底爆发了,将从小到大因父母的偏心所受的委屈都和盘托出了,吵完后姐夫便很少回家了,和弟弟也断了来往。

英国评论家弗罗斯特曾说:“当你只有一个孩子时,你就是家长;当你有两个孩子时,你就是裁判。”

兄弟姐妹之间无论是零食的分配还是财产的分配,父母评判的态度,决定着子女和睦的程度。

正如那句话所说:“父母的偏心,是家庭不和睦,手足交恶的根源。”

父母的偏心会让被偏爱的人恃宠而骄,无休止地向父母索要,而被忽视的人饱受委屈,日积月累足以让兄弟姐妹不和睦,感情疏离。

作为父母不该厚此薄彼,让家宅不宁,对子女应当不偏不倚,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方能让子女和睦,家中的运势才能越来越兴旺。

父母不和谐,遇事就揭短互相指责

俗话说:“人前不揭短,人后不责过。”

很多时候在婚姻里最伤感情的不是遭遇的坎坷,而是接踵而来的揭短和指责。

其实一件事情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但是一旦翻起了旧账,就会将矛盾升华,让家庭失去温度,从而影响子女的成长。

大学生博主@小杨分享了自己成长的故事。

六年级时,他有一次身体不舒服,就和爸爸撒娇不想上学,但是爸爸不允许,于是他就发脾气将书包、水瓶都扔在了地上。

爸爸见状后,气愤地不行,对他一顿吼:“你跟谁发脾气呢?平时就是你妈妈太娇惯你了。”

妈妈听后,立马怒气冲冲地回答道:“什么事都知道怪我,教育孩子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吗?你没有责任吗?”

俩人争着吵着,就把开始了相互揭短,妈妈说:“你父母不给我们带孩子也不经济上赞助,最不看重你了,你每个月挣那么点白菜钱,你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爸爸听后立马不服气地说道:“同事小马娶她老婆人家老丈人嫁妆贴了一辆车,你爸妈呢?都贴你弟了。”

原本是小杨想请假的事,最后演变成了父母的世界大战,小杨回忆从小在家里父母遇到事情从来都不是先解决问题,而是指责彼此和相互揭短,在这样窒息的环境中小杨的性格就很内向,上大学后他才逐渐与家庭和解了。

老人常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遇到问题,就开始指责和揭短,无亚于于在别人的伤口上不停地撒盐。

夫妻再好的感情,经不起此刀刀致命的攻击,脾气再好的伴侣,在一次次旧事重提后也会变得面目狰狞。

家不是战场,而是港湾,如果港湾里布满了暗礁,每拆一次无疑就是让感情多了一道裂缝。

作为父母,应该明白一段婚姻的经营妥协是方法,家人是最亲密的关系,应该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拆台,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家人,用温和的方式处理家庭的矛盾,一个家才会笑声不断,孩子才能快乐成长。

写在最后

《尽管去做》一书中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我们通常不知不觉地落入“鸡毛蒜皮”的陷阱之中,导致精力被一点一滴地侵蚀掉。”

一个家庭的经营靠的是父母与子女的双向奔赴,千万不能被外界不太重要的事情消耗精力。

作为父母,想要子女围绕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务必要学会经营亲情,用理解和尊重来对待彼此。

当一个家庭的氛围变得包容、理解,那么家里就会充满温暖,自然子女都会围绕在身边。

愿每个家庭都能同心同德,用智慧和关爱,在未来的日子里过上美满的生活。

作者简介:糖糖,富书作者,爱阅读,笔尖治愈心灵,一个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富书第4本新书已出版,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