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鉴于美国政府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由34%提高至84%,整体达到104%的现状。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由34%提高至84%。至此,美国与中国今年以来,双方加征关税的比率已经来到 104%:84%。这样的关税税率意味着中美两国庞大贸易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新一轮关税生效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中国非常想达成协议,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口,我们正在等电话,他们肯定会打!上帝保佑美国。”
毫无疑问,特朗普再次错估了中方反击霸凌的决心和意志,他等了一夜也没等来中方的求和电话。骑虎难下的特朗普只能硬着头皮“兑现威胁”。
对于特朗普对华继续加征关税一事,外交部发言人近日回应称,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权,对美国的滥施关税“奉陪到底”。这一态度和中方此前的表态完全一致,就是要告诉美国人,别以为对中国加关税,就能迫使中国低头让步,中国人不惹事,也绝对不怕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依据海关数据,中国2024年以美元计价对美国出口5246.56亿美元;自美国进口1636.24亿美元。就数据而言,中国似乎处在“乙方”的位置。因此,推断特朗普后续的“疯狂”举动,进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中方而言至关重要。
根据特朗普以往的行事风格,其在中美关税战中后续可能有如下举措。
一、关税范畴的极限施压
特朗普具有强烈的商人特质与强硬作风,可能进一步提升关税税率。此前他已将关税提升至 104% 这一史无前例的程度,在其认知中,认为持续加税可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妥协。尽管高关税已让美国消费者面临物价飞涨,进口商成本剧增,但特朗普若秉持 “一招鲜吃遍天”的理念,可能会继续提升部分关键中国进口商品关税,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达成目的。此外,特朗普可能扩大关税征收范围。当前已对众多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续他或许会将触角伸向此前尚未涉及的领域,例如中国具有优势的高端制造业产品,如5G通信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人工智能相关的算法服务等,企图全方位遏制中国产业发展,打击中国出口创汇能力。
二、“排华”贸易包围圈
特朗普虽在第一任期内因贸易政策与诸多盟友产生摩擦,但为应对中国,他可能转变策略,试图拉拢盟友共同对抗中国。他可能与日本、韩国等亚洲盟友协商,以减免部分对其关税或给予其他经济、安全领域承诺为诱饵,促使这些国家配合美国,对中国商品设置更高贸易壁垒,或限制中国企业在其国内的投资与业务拓展。
在欧洲方面,特朗普可能尝试修复与欧盟的关系,游说欧盟对中国部分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或者在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方面与美国协同,给中国出口企业设置障碍,打造一个跨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对华贸易包围圈,孤立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三、金融“战争”
特朗普政府可能指示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对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实施更严格审查与监管。以所谓 “信息安全”“财务不透明”等借口,提高中国企业在美融资门槛,甚至强制部分中国企业从美国证券市场退市,阻断中国企业的国际融资渠道,阻碍企业发展壮大。
在国际支付结算体系上,美国掌控着 SWIFT 等关键支付系统,特朗普可能威胁或施压相关机构,限制中国企业在国际支付中的便利性,干扰中国正常的国际贸易结算,增加中国企业对外贸易成本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