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二局“4天6克”的前一天,也就是2月6日,蒋介石任命龙云为“剿匪军第二路军总司令”。龙云受宠若惊,大献殷勤,立即上报《作战方略》,但就在2月7日夜,《作战方略》电令被二局截获并破译成功。
因为红军的湘江之败,在土城之战中也没打好,这时的国民党将领对红军都甚为轻视,气焰非常嚣张。龙云在《作战方略》中声称“匪(红军)势残破,又入死地”,“消灭之功,指日可待”,但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正是他的这份电令,砸了他和老蒋的锅,破了他们的“功”。
《作战方略》显示,对红军包围圈最薄弱的部分,是黔北王家烈部,那里兵力较为空虚,而且根据二局的情报,王家烈回老家探亲了,军中此时并无总指挥。
毛泽东断然决定:“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
出发前,毛泽东作战前动员,他站在斜坡上注视全场,回顾了十几天前的土城战斗,“我们在土城战斗中没有打赢,伤亡还很大,主要是没有把敌情搞清楚,拳头不硬(没有集中兵力),责任在我们军委,不怪下面。”

在对土城失利进行检讨后,毛泽东慨然说道:“这一次,我们再不吃那种亏了。吃一堑长一智嘛!现在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再渡赤水,消灭王家烈,打回遵义去,誓为死难烈士报仇。”
1935年2月11日,中央红军在原地留下一部佯动,用以迷惑敌军,主力则悄然撤离扎西,跳出白军正在收紧的包围圈,回师向东挺进。
18日,二局通过侦获密电,发现敌人尚不明红军主力去向,仍在按原计划向扎西进兵。当天,根据破译的情报,中央红军继续掉头东进,乘追击之敌大部未到之际,于二郎滩至太平渡之间二渡赤水河,一个回马枪,插入了黔北。
长征初期,红军行军打仗一直都呈葫芦形,即作战部队在前,像个葫芦的小头,机关在后,犹如葫芦的肚子。即便土城战斗时仍是如此,有人发牢骚说:“连队都快了老妈子(保姆)了,一个眼差都不行,老得护着机关。”
驻兵扎西期间,中央红军进行了又一次缩编,机关和直属部队实行彻底精简,师编制被取消,从师长、师政委到连排长,层层下放,用以充实作战部队。这使红军行军时的队形都和以前大不一样,从远处看,头精尾小,就像是“南方城镇中一支耍龙灯的队伍”。与此同时,为了能够知己知彼,各军团将用于机动的那部电台,根据情况随时配属到团,并通过电台直接对团进行指挥,以确保敌情清、行动快。
红军重新变得精干能战,黔北敌人兵力空虚,“双枪兵”黔军又不经打,自非红军的对手。红军连战连捷,2月24日,攻占桐梓。

《一渡赤水4》,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本故事因字数较多,只能逐篇连载。如您希望一次性看完,亦可累积数篇阅读。纯为以文会友,介意者勿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