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环球时报消息,美国多个城市举行抗议活动,矛头直指特朗普政府。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也引发了诸多争议。自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便疯狂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一度将税率提升至245%。其意图通过这种极限施压的手段,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妥协让步,以实现美国的利益诉求。但中方在关税攀升至125%时就表明,若美方继续加码将不予理会。
如今面对245%的税率,中国依旧冷静,未采取新反制,也未动摇立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但没达成目的,反而让美国自身陷入困境。一方面,美国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关税战致使美国金融市场动荡,股债汇三杀,美债遭大量抛售,美元霸权根基动摇。美国国债规模截至2024年底已达36万亿美元,其中6.5万亿即将在6月到期。为填补窟窿,美国需每天发行至少200亿美元新债,可国债收益率却让借新还旧困难重重。
美国人抗议(资料图)
加征关税还引发美股动荡,进一步加剧偿债压力,形成恶性循环,使美国财政陷入两难境地。另一方面,美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受损。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动摇美国国家信誉,导致“美国孤立”。世贸组织报告显示,全球已有47个国家针对美国关税采取反制措施,涉及贸易额约3500亿美元。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使得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商品成本大幅增加,许多企业运营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
美国企业为规避关税,被迫“绕道生产”,加速了供应链“去美国化”。在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挑战中,中国的打法有了深刻转变,展现出强大战略定力与智慧。一方面,中国不再单纯与美国进行关税上的“比拼加码”。当美国不断提高关税时,中方明确表示若美方继续玩弄“数字游戏”将不予理会,若实质性侵害中国利益则奉陪到底。这种态度表明中国不会被美国的极限施压所左右,而是根据自身利益和原则来决定应对策略。
特朗普(资料图)
另一方面,中国积极拓展多元化国际合作。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科技等多领域合作,构建更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降低对美国市场和技术的依赖。中国加强与欧盟、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沟通交流,在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关税霸凌等问题上达成共识。比如,欧盟与中国启动电动汽车关税谈判,这凸显了美国单边主义的失败,也表明中国在国际合作中获得了更多支持。
此外,中国国内市场的潜力也在不断挖掘。内需市场持续扩容,商务部推动“出口转内销”,有效缓解了外贸压力。中国超九成民众支持在贸易博弈中“奉陪到底”,这为中国应对贸易战提供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和强大的凝聚力。如今,美国内部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反对声也越来越大。美国加州州长纽森宣布起诉特朗普政府,认为其“对等关税”让该州承受了数十亿美元损失。
特朗普(资料图)
4月19日,包括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近900位经济学家、商界大佬联名反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称美国不合理关税会成为自身衰退的原因。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也公开表示,不和中国接触是愚蠢的,英国基于自身经济形势考虑,寻求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而让美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而中国在这场贸易博弈中,通过转变打法,以坚定的决心、强大的实力和智慧的策略,稳步应对挑战,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未来,若美国不改变错误策略,其经济将遭受更大冲击;而中国将凭借自身优势,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继续稳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