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首富、国家杜马议员、叶利钦一家的“好朋友”.......
别列佐夫斯基是曾经拥有这样名头的风云人物,但却因为粘上了政治的标签而落得悲惨下场,据说他的死是与普京成功上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从首富到声名狼藉,别列佐夫斯基都经历了什么?与叶利钦“交好”,他又为何对普京如此”仇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别列佐科夫斯基的身上流淌着被誉为世界上最精明种族犹太人的血,他出生在二战结束之后的苏联,很幸运地赶上了苏联发展最快、国民待遇最优厚的时期,从小就在苏联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从1947年开始,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开始了冷战的较量,当时的苏联将教育下一代和人才培养看做重中之重,所以十分重视教育培养和电子技术行业。
别列佐科夫斯基因为头脑聪敏和勤奋好学,又在莫斯科大学的电子技术专业的学业中表现得十分出色,所以就被留校,成为了一名教师,几年之后逐渐成为了一名教授。

对于搞学问方面,别列佐科夫斯基还是很在行的,接连发表了多篇行业知名论文以及组织了几项成功的大型科学实验,他也因此成为了苏联科学院的研究员。可以说,几乎已经成为了苏联科学界的顶流人物。
如果别列佐科夫斯基继续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苏联科学界甚至世界科学界引领潮流的“巨头”,但别列佐科夫斯基似乎对现在的生活方式有所不满,偏偏要去“跨界”。

1989年,他在接受科学院任务对苏联的汽车行业进行技术攻关时发现了汽车行业巨大的利润前景。
当时正值戈尔巴乔夫在推动苏联的“新思维”活动,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当时的这种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资本主义路线,人们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大环境下,开始近乎于疯狂的追求资本、追求享乐。

别列佐科夫斯基也同人们一样,已经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状态,于是他就在与汽车行业不断接触的过程中,产生了从商下海赚大钱的想法。
作为技术的顶尖学者,别列佐科夫斯基自然受到了汽车行业众多企业的欢迎。最终,他与被称为“汽车大王”的卡丹尼科夫帮助下创建了“罗卡瓦斯”公司。
但这家公司并不是汽车销售企业,而是倒买倒卖的销售公司,主要经营内容是作为汽车大王公司的从海外进口“返销汽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经纪公司”,或者“中介公司”。

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理念,不过却十分符合当时人们对海外产品盲目崇拜的想法,别列佐科夫斯基也因此赚到了从业的第一桶金。
从他以三倍的价钱把自己的二手奔驰卖出开始,他的企业开始源源不断地获取利润,没有多久就开始建立连锁机构、完成自己的供应销售产业链,当初的那个科技学者已经成为了身价过亿的资本家。
1991年12月,在美苏冷战中落败的苏联在人们的惊诧中轰然倒下,别列佐科夫斯基的资产在独立的俄罗斯算得上是富豪,但并不是巨富,然而他的举措则让人们大感意外,因为在那种动荡的特殊时期,他竟然卖掉了自己的汽车企业。

过亿的资产足够颐养天年,但这可不是别列佐科夫斯基的追求,他的打算是用这笔钱,继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
苏联解体之后,纷纷独立的国家虽然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财产,但同时也继承了大量的债务,俄罗斯的总统叶利钦当时正着手改善社会投资创业的环境,让社会“自给自足”给国家经济“解绑”。

别列佐科夫斯基敏锐地意识到市场的需要,他适时地成立了“联合银行”,正式进入了金融行业。他的投资行业目的很清晰,利润、风险低的石油加工行业、航空业、传媒行业,这些都是他获取巨额利润的工具。
在1997年的美国福布斯杂志中,别列佐科夫斯基以30亿的个人资产名列世界富豪97位,在当时的俄国则是名副其实的首富。

让别列佐科夫斯基的资本版图迅速扩张的一个因素,是一名年轻作家,并不是这名作家给他提供了什么有用的建议,而是这个人的身后有政治背景,因为这个作家是叶利钦的干儿子。

都说优秀的资本家都有出色的政治嗅觉,别列佐科夫斯基也是这样,当他认识到了这一点之后便开始利用手上的资金和人脉,尤其通过对年轻作家的支持获得了接触克里姆林宫政客的机会。
别列佐科夫斯基不仅用自己手中的资本为这些政客们带来了偌大的资本利益,而且还把年轻作者尤马舍夫推到了《星火》杂志的副主编位置,并且还配合尤马舍夫推出了给叶利钦歌功颂德的《总统札记》,成功地获得了叶利钦的注意。

为了能够稳稳搭上叶利钦这艘俄国最大的“船”, 别列佐科夫斯基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不仅和叶利钦的女儿成为了朋友,就连总统家的保姆都对他的“印象极佳”。
丰厚的付出果然收效极佳,他很快就成为了克里姆林宫的常客,甚至有时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名字也开始经常在叶利钦接见的“重要人物”名单中。
因为掌握了控制舆论的媒体行业,别列佐科夫斯基的电视台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叶利钦政府的喉舌,同样叶利钦在执政期内也给他进行了丰厚的回报,尤其当1996年总统换届大选中他联合其他资本力量给叶利钦贡献了5亿美元的竞选资金之后,更是被叶利钦视作“亲人”。

这时候的别列佐科夫斯基思想再一度发生了变化,他认为比掌握资产更有权威的还是政治,而政治更能成为自己获得更多利益的保障。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通过叶利钦“投桃报李”的回报,跳过了从事公职人员基本工作的过程直接成为了世界著名特务组织克格勃的副秘书。
手中既掌握着巨额资金,又拥有政府特务机构的背景,这些都是别列佐科夫斯基在资本市场上大杀四方的利器,他也在当时的《时代周刊》上被称为“能够对俄国政府产生巨大影响的资本家之一”。

别列佐科夫斯基能够成为著名学者、资本大鳄,但政治的角斗场却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总统办公厅主任丘拜斯就是和他直接爆发政治冲突的官员之一。
原本在从商时他们之间并没有冲突,经常接触时关系也很融洽。但当别列佐科夫斯基从政之后,两者却因为国有资产私有化转制时财团之间争夺利益发生了直接冲突,先是丘拜斯打压了别列佐科夫斯基支持的财团,随后就是丘拜斯被叶利钦免职。

近一年的争斗,丘拜斯丢掉了办公厅主任以及财政部部长等职务,政治影响力一落千丈,而有叶利钦支持的别列佐科夫斯基则成为了独联体国家执行秘书、国家杜马议会议员,真正成为了“左手钱右手权”的最终赢家。
在政治斗争中倒下的还有曾经担任过副总理的普里马科夫,双方同样因为利益问题发生了冲突,叶利钦和他的女儿、干儿子等人收受别列佐科夫斯基“资金支持”的事情也被抖落了出来。
普里马科夫想在打压别列佐科夫斯基的同时也对叶利钦进行政治攻击,但是他却低估了舆论的力量和叶利钦的手段。

虽然总统叶利钦曾经在媒体上公开发声否认与副总统之间的“不睦”,但还是抓住了总检察长和杜马议会的错误趁机将普里马科夫解职。
这时候的叶利钦几乎已经完全成为了资本寡头的保护伞,别列佐科夫斯基也在叶利钦的保护下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他开始习惯这种权力和财富相互搭配的赚钱方式,也曾经丝毫不避讳地说出了“可以让猴子当总统”的“豪言壮语”,可见当时他有多嚣张。

2000年,叶利钦没有等到下一届总统选举,在任期中途选择了辞职,把权力交给了克格勃出身的普京,但别列佐科夫斯基依然没有收敛,而且还对外宣称“选择普京担任总统或者总理的人选上,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正当人们认为普京上任之后别列佐科夫斯基依然会呼风唤雨时,当年的7月却传来了他突然辞去了国家杜马议员职务的消息,而他对外宣称主动辞职的主要原因是“普京对国家的寡头们正在进行政治清洗,我将会和他们一同站起来反对普京成为总统。”
与叶利钦的执政作风不同,年轻的普京上任之后就向以别列佐科夫斯基为首的七个染指政治的资本寡头下达了命令,要求他们不许参与政治,否则他们的资本将会受到严查甚至剥夺。

这是普京作为新一任的国家领袖对这些已经习惯用资本左右政治的资本寡头们所划下的游戏规则。然而这些寡头们却并没有把普京的警告放在眼里,依旧我行我素。
很快,别列佐科夫斯基作为寡头们的领头人便开始遭到了普京的“打击”。
先是用政治手腕强制收回了电视台的管理权,紧接着就开始从其名下的所有公司从偷税漏税、违规违纪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调查的结果自然是查出了许多的问题,对于别列佐科夫斯基的各种起诉警告接踵而至。

普京的动作是很快的,但也是高高举起并没有狠狠落下,这也表明了普京对于这些资本寡头的态度,简单来说,就是“识时务为俊杰,老老实实当你们的资本家,不要再插手我管理国家的政治”。
其实,叶利钦在位时并非没有打击这些寡头的想法,只不过他已经被这些寡头的金融触手缠绕得无法呼吸,而且国家的政治方向也是他在上任时制定的,自己推翻自己的决策、剪断自己的财路,这自然不是叶利钦所期待的,也不是叶利钦时期政府所能够承受的。

但是新上任的普京则没有这些顾虑,所以他可以用雷霆手段对付这些不仅掌控国家经济还要对国家政治加以控制的资本寡头。
为了“对抗”普京,别列佐科夫斯基对外放出消息,号称准备用10亿美金对抗普京的政府,并且收买了一部分国家杜马议员,还开始陆陆续续把资产向境外转移。
别列佐科夫斯基的这个行为无疑惹怒了普京,开始用更猛烈的手段予以回应,在查处、查封了一些分公司之后,更是直接对别列佐科夫斯基发出了逮捕令,不过别列佐科夫斯基早已经带着一部分资产跑到了英国。

他以为自己可以带着资产东山再起,最好能够推翻普京的政权。然而,他以为只不过是他以为。
他和小布什的弟弟合伙开了公司,又给英国肯特亲王的秘书进行了“政治投资”,但却被当成了“韭菜”一次次地收割,那些所谓的投入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

更“倒霉”的是,他不仅被妻子“强行”离婚分走了2亿存款,又因为普京的跨境通缉让他在与其他公司的诉讼中直接败诉,再次被强行剥夺了所剩无几的资产。
到了2012年,别列佐科夫斯基曾经的数十亿资产已经全部透支,据说准备在英国领取救济金过日子。
他也曾经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普京是重蹈中央集中制的覆辙,或者可以说是“暴君”,但现在他却因为生存困难通过媒体向普京表示“我错了。”

然而这位曾经的金融寡头却并没有等到普京的原谅。根据英国警方通报,在别列佐科夫斯基租住的寓所中发现了他的尸体,警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生前因为过度抑郁,最终选择了自杀。

作为曾经的俄国首富、世界富豪,不知道别列佐科夫斯基在落寞去世前,对自己当初的涉政行为有没有悔意、对当初首富的生活有没有怀念,或者对自己当初的毅然下海从商有没有感到后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