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的时候,毛主席已经78岁了,他经常会想起以前一起战斗过的老战友。有一天,他在和周总理聊天时,突然就问:“洪学智这家伙现在在哪呢,我好像好久没见到他了。”
为啥毛主席在那年会记起洪学智呢?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革命情谊?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毛主席和上将洪学智的故事。那段历史,得好好说道说道。毛主席和洪学智,两位革命老前辈,他们的交情可不浅。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们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你可能会好奇,他们之间到底有啥特别的故事?其实,说白了,就是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奋斗,这份情谊,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所以,当毛主席在那一年想起洪学智时,那份深情厚谊,自然也就涌上心头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毛主席与上将洪学智的革命友情。
【毛主席最关心的开国上将】
说到毛主席特别挂念的开国大将,许世友肯定算一个,他总觉得毛主席对他有“再生之恩”。而另一位让毛主席十分关心的开国大将,便是洪学智。
洪学智和许世友都是红四方面军的老将。1935年2月那会儿,洪学智跟着红四方面军一起长征,他在嘉陵江、土门、包座这些战斗中表现特别勇猛,立了大功。他还负责给红四方面军筹备吃的喝的,跟少数民族的兄弟们搞好关系,让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受欢迎。到了1935年7月,洪学智又接到任务,去接应中央红军,他帮中央红军弄到了很多需要的物资,刘少奇都夸他做得好。
不过,由于红四方面军的一些过往情况,洪学智和许世友在到达陕北后,打算在1937年6月离开延安革命根据地,自己去打游击。这种做法没有组织,也不守纪律,肯定遭到了党的严肃指责。按照吸取教训、帮助改正错误的原则,毛主席会见了洪学智、许世友他们,想给他们一个改正的机会——这也是毛主席和洪学智头一回见面。
碰面许世友、洪学智他们后,毛主席开口说:“我了解,红四方面军里有的战士,或许因为过去的那些事儿,心里觉得憋屈。中央以前对他们的批评,可能重了点,那不全是中央的看法,只是某个人的意见。”
接着,毛主席又说:“要是你们乐意去边区干活儿,组织会立刻给你们找好岗位。”
这时候,洪学智鼓起勇气,直接跟毛主席说:“主席,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想在延安继续学习。以前老打仗,马列主义的书读得太少了,现在特别想在学校里好好学习理论知识。”
毛主席听到洪学智想学习的消息,心里头很高兴,就跟他说:“想学习是好事啊,但现在第一期的学员名额已经满了,你只能等下一期了。”
得知毛主席给了他们学习和改正错误的机会,洪学智、许世友这些将军都爽快答应,说愿意等到下一轮学习开始。毛主席笑着说:“行,那你们就等着成为下一期的学员吧!”
加入红军抗日大学深造后,许世友被提拔为抗大校务部的二把手副部长,而洪学智呢,他的职务可不少,从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一支队的支队长干起,后来还做过第四大队的副大队长、四团的团长,甚至五分校的副校长。抗日战争一打响,许世友和洪学智都主动请战,跑到前线去拼杀,为抗战立下了大功。
洪学智到了晚年,一提到在延安学习的那段日子,就忍不住感叹:“毛主席特别信任红四方面军的战士们,相信他们心里始终装着党,就给他们机会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也因此,红四方面军的很多人后来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有朝鲜战争中,变成了革命的大英雄。”
【主席钦点的后勤部长】
经过十四年的艰苦抗战,再加上快四年的解放战争,到了1949年10月1日这天,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对着全世界的人大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诞生了!”
但是,到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突然打响,咱们这个新成立的国家一下子就遇到了很大的国防难题。到了10月份,中央领导,特别是毛主席,考虑了很久之后,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出兵朝鲜,保卫家园”。
不过,就像老话说的,“打仗前得备好粮食”,在跨国打持久战的时候,后勤准备可是个大事,直接关系到朝鲜战争的整个形势。彭德怀将军,他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那会儿,不止一次跟毛主席说:“要打赢抗美援朝这场仗,后勤这块儿,非得找个靠得住的人来挑大梁。”
琢磨了好久,毛主席忽然记起了在红四方面军那时候,洪学智因为把筹集军粮的任务完成得特别棒,还得到了刘少奇的夸赞呢。
1951年6月份,洪学智正在抗美援朝的前线战场上,他已经历了五次大型战斗。可突然间,他被调到了后方,当上了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的头儿,专门管后勤的事儿。虽说洪学智不再直接面对前线的枪林弹雨,但那时候部队的后勤保障,对他来说,简直就像另一场压力山大的“大战”。
首先,美军掌控着“制空权”,这让咱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勤卡车部队,在从东北开往朝鲜战场的路上,老被美军轰炸。最惨的时候,上百辆卡车里,能安全到达的也就二十多辆。再一个,那时候东北雨水多,动不动就发洪水,这也给洪学智领导的后勤部队添了不少麻烦。
洪学智费了好大劲,终于琢磨出一个提高运输效率的好办法:那就是让中国人民志愿军都吃上“炒面”,这种来自西北的方便食物特别适合带着走。炒面能放很久,不管是天热还是天冷,吃起来都很方便。最关键的是,一下子就能运好多过去。想出这个点子后,洪学智立马就跟志愿军的总司令彭德怀说了,彭德怀一听,立马就点头同意了。
另外,洪学智改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队伍的作息安排,让他们白天隐蔽、晚上行动,轮流上岗。他还增强了防空部队的灵活性,即便在美军频繁空袭的威胁下,也成功打造出一条无比坚固的运输线,这条线既不容易被打断,也炸不毁,更冲不散,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取得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1953年7月27号,那场打得异常艰难的朝鲜战争,总算是盼来了胜利的曙光。打完仗回来的彭德怀,在聊起各位将领在朝鲜战争里的功劳时,满心感激地说:“朝鲜战争能打赢,我得好好谢谢两个人。头一个就是高麻子,也就是高岗。还有一个,那就是洪麻子,洪学智。”
洪学智在抗美援朝那会儿,后勤干得相当漂亮,毛主席心里头可是明镜似的。到了1954年2月份,洪学智就被提拔成了总后勤部的副部长。又过了两年,到了1956年12月,他更是当上了后勤部部长。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摸索出来的那些后勤门道,对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现代化的后勤体系来说,那可是无价之宝啊。
但很少人知道,洪学智在要他去负责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勤工作之前,其实多次拒绝,说他更愿意待在前线争取立功,而不是去后方搞后勤。原因是从红军那时候起,洪学智就一直在前线勇猛战斗,对那种军旅的日子感情特别深。到了1954年5月,也不知怎么一回事,洪学智想留在前线继续当兵打仗的心思,突然间就被毛主席知道了。
这个月,毛主席找洪学智聊了聊,洪学智这时已经是总后勤部的副部长了。毛主席直接问他:“我听说,你对后勤工作不太感兴趣,是不是这样?”
听到毛主席这样问,洪学智就直接说了:“对,主席。”
毛主席挺纳闷,就问:“你抗美援朝那会儿,咋还是跑去干后勤了呢?”
洪学智直言不讳:“这是毛主席亲自下的指令,我当然得照着做!”
毛主席听了之后,忍不住放声大笑,开玩笑似的说:“看来你对命令挺敬畏的嘛!”
说真的,洪学智哪里会畏惧命令呢?他其实就是心里一直坚信着马克思主义,觉得自己就像是社会主义事业里的一颗小螺丝钉。不管被安排在哪个岗位上,他都乐意尽自己所能发光发热,为人民和祖国献上自己的力量。
【晚年毛主席,忽然询问洪学智哪里去了?】
1959年,由于一些过往的事情,洪学智不再担任总后勤部部长。到了1960年5月份,他被安排去了吉林省,当上了农业机械厅的一把手。两年后,吉林省的机构进行了调整,洪学智又转任为吉林省重工业厅的厅长。
就算在底层工作,洪学智也始终坚守着对党的忠诚和为百姓服务的初心。在吉林那会儿,他使劲儿推动当地重工业往前发展,后半辈子都扑在了吉林省的工业化建设上。
1971年的时候,毛主席已经78岁了,他开始想念起以前一起革命的老伙伴们。有天,他突然问周恩来:“洪学智这家伙现在在哪呢?”
周恩来回答说:“洪学智现在应该是在东北某个角落忙着工作呢,具体地点我得再问问。”接着,他联系了沈阳军区,打听洪学智的近况。听说洪学智即便在地方上,也能把吉林省的工业发展管理得非常好,周恩来特别感慨:“真是关键时刻才能看出谁是真正能干的忠臣啊!”
1997年8月份,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正在地方工作的洪学智被挑中,成了中央军委委员。经过18年的等待,洪学智终于又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军队中。到了1977年9月,洪学智接手了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的位子,他带着军工各部门井井有条地搞生产,给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备足了物资。自打改革开放以后,洪学智带着军工企业走了条“军民融合,平时战时都能用”的路子,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洪学智这一辈子立下了赫赫战功。到了1988年,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重新搞起了军衔制度。那时候,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给洪学智他们17个高级将领又授了一次衔。这可是洪学智第二次当上上将了,他头一回拿上将衔是在1955年全国刚开始授衔那会儿。1988年这次,洪学智成了咱们共和国头一个两次当上上将的人,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份儿。
洪学智到了晚年,不光还在为咱国家的国防使劲儿,还老往国外跑,帮着推进咱们的外交。80年代那会儿,他跑到美国访问,因为说话幽默,特别受美国老百姓的喜欢。访问的时候,他跟一个美国将军开玩笑说:“说起来,我还算是你们美国空军学校出来的呢,你得给我补个毕业证啊。”
但美国将领对洪学智曾经在美国待过的事儿一无所知,于是就好奇地打听:“将军,您是哪一年从美国空军学院出来的?”洪学智回答说:“那得追溯到抗美援朝那会儿了。”这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乐了起来。
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因为生病去世了,那时候他94岁。我们党说,洪学智是个特别忠心、经历过很多考验的无产阶级战士,他还是中国现代后勤工作的带头人。他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队留下的精神财富,会永远流传下去,被一代又一代的人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