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献帝兴平二年秋八月,兖州牧曹操击败吕布,将其赶出兖州后,率军进攻吕布的盟友陈留太守张邈,大军进入陈留郡,包围了张邈的弟弟张超驻守的雍丘县。
此前,张邈留家眷宗族在雍丘,命其弟张超驻守,张邈则驻扎在陈留郡治陈留县。张邈得知曹操围困了雍丘,大惊,忙亲率一小队人马南下往淮南袁术处搬请救兵。
结果在途中因部下叛乱,张邈被杀,余部都四散奔逃去了。
此时曹操猛攻雍丘。在城内坚守的张超,得知其兄张邈南下搬兵时被杀,一时陷入无援绝境,对部下说道:“这种情况下,也许就臧洪会来救我吧。”原来这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本是张超所辟掾属,现受袁绍所命,担任东郡太守,驻守在东郡的东武阳县。
张超部下都认为袁绍与曹操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绍所重用,一定不会自毁前程,而远来赴难。
张超说:“子源这个人,是天下首屈一指的义士,绝不会背弃自己的原则。只可能会被袁绍约束,来不及救我。”
却说在东郡的臧洪,听说张超被曹操围在雍丘,危在旦夕,光着脚大哭,立马要率领所部兵马前去救援。
郡丞陈容等劝阻,曹操势大,东郡兵少,以现在的兵力去救,等于白白送死,根本无法解雍丘之围。这陈容也是广陵郡人,与臧洪是同乡,因仰慕臧洪,一直追随臧洪左右,臧洪被袁绍任命为东郡太守时,也同时任命陈容为东郡郡丞。
臧洪觉得陈容诸人所言有理,当请主公袁绍派兵增援才行,但袁绍素与曹操亲近,恐不肯派兵,于是臧洪决定亲自去邺城,以说服袁绍派兵。臧洪当即骑快马赶奔邺城。
袁绍接见臧洪,得知求援之事,心中不满,于是推说需要准备粮草,让臧洪耐心等待,于是将其稽留在邺城软禁起来。原来此时的兖州牧曹操在名义上还是袁绍属下,而袁绍早就对张邈不满,这次曹操出兵攻击张邈、张超兄弟,袁绍是坚决支持的。
袁绍得报大喜,立刻派部将麵义与滞留在邺城的刘虞之子刘和一同率兵数万,北上支援阎柔,共同夹击公孙瓒。
却说公孙瓒得知阎柔、鲜于辅等人起兵之事,大怒,命手下渔阳太守邹丹率军去征讨。双方在潞县以北大战,阎柔军大获全胜,邹丹及其部下四千余人被阎柔军斩杀。
乌桓峭王素感刘虞往日恩德,听闻阎柔、鲜于辅等起兵为刘虞报仇,也率领乌桓人及鲜卑人,共七千余骑兵前来投效,阎柔大喜。
此时,袁绍派刘和、麴义率兵北上的消息传来,阎柔命乌桓峭王率所领骑兵随鲜于辅南下去迎接刘和、麴义的大军。
阎柔、鲜于辅等与刘和、麴义大军会合,双方共计十万余兵马,一时声威大震,开始攻占幽州各郡县。
公孙瓒所署各郡县官员不少望风投降了阎柔、麴义的联军。公孙瓒部将王门也投降了联军,麴义、刘和命其率军一万去攻打还没投降的渔阳郡泉州县。
泉州县的吏民听说王门率一万余袁军来攻,都十分恐惧,想要投降,领泉州县令田豫听说,亲自登上城墙察看。田豫,字国让,渔阳郡雍奴县人,早年追随刘备在豫州,因母老辞别刘备,回到家乡幽州渔阳郡,被公孙瓒任命为领泉州县令。
此时,王门率军来至城下,田豫在城上对王门说:“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
王门闻听,觉得惭愧,于是率军退走了。却说公孙瓒听说了邹丹兵败,阎柔与麴义、刘和合兵一处,大怒,亲率军来讨。
阁柔、鲜于辅、麴义、刘和也率军来迎敌,双方在鲍丘水相遇。双 方展开大战,公孙瓒军大败,死伤两万余人。
公孙瓒大败的消息很快在幽州各郡传开,于是,代郡、广阳郡、上谷郡与右北平郡纷纷起兵,杀死公孙瓒所委任的官员,又与鲜于辅、刘和的队伍会师。
渔阳郡人都拥戴鲜于辅领渔阳太守,鲜于辅素与田豫友善,于是派人来泉州县见田豫,请其任太守府长史,田豫见大势已去,便答应了好友鲜于辅出任长史。
其后,公孙瓒军屡战屡败,于是退回易京坚守,并开置屯田,因公孙瓒在易京周围多建围壕和城楼,麴义和刘和无法攻破,双方自此僵持下来。
这年冬十月,献帝此时正在东归,听说曹操掌控了兖州,于是派人正式任命曹操为兖州牧。冬十二月,献帝东归被李催追至曹阳的消息传到了邺城,袁绍召集众谋士商议。
监军、奋威将军沮授进言道:“将军累叶台辅,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外托义兵,内实相图,未有忧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稸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袁绍觉得有理,正是听从,谋士郭图、大将淳于琼出言反对道:“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今英雄据有州郡,众动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
沮授见状,仍苦谏袁绍道:“今迎朝廷,至义也,又於时宜大计也,若不早图,必有先人者也。夫权不失机,功在速捷,将军其图之!”袁绍本来就对董卓所立的献帝不满,便不听沮授所谏。
不久,献帝渡河到达河东郡的消息传来,袁绍便派遣郭图为使者去拜见献帝,探听河东情况。
郭图河东之行,见献帝朝政被白波诸帅所控,觉得有机可乘,因此改变了此前的想法,回到邺城后也向袁绍建议去迎天子,袁绍仍不听。
再说曹操围攻雍丘,至本月已经三个月,城内粮尽,曹操军终于攻破雍丘城。城内的张超听说城破,曹操大军攻入城内,于是在衙署内拔剑自杀。
曹操恨张邈、张超兄弟背叛自己,于是下令将城内的张氏兄弟三族全部诛灭。同月,曹操攻破雍丘消息传到邺城,袁绍大喜,于是将软禁的臧洪放行,仍让其回到东郡任太守。
臧洪回到东郡后,才知雍丘已破、张超已死。臧洪大为悲惯,对袁绍尤其怨恨,于是决定不再归附袁绍,与袁绍断绝一切关系。
臧洪的东郡太守一职乃是袁绍私自所署,非朝廷所命,为获得合法身份,臧洪上书献帝,遣使往长安,请求获得朝廷的正式任命。
臧洪使者途中得知献帝现在河东郡,于是又赶到河东,献帝于是下诏正式任命臧洪为东郡太守,天子的印信到达东郡后,臧洪自此取得了朝廷认可的正式身份,随即宣布与袁绍决裂,东郡独立。
在邺城的袁绍得知消息,大怒,决定亲自出兵征讨臧洪。
臧洪兵少不能抵御,袁绍大军很快将东郡诸县收复,只有臧洪驻守的东郡治所东武阳一座孤城没被攻破,袁绍指挥大军将其团团包围。
东武阳城内的吏民素感臧洪恩义,也都同仇敌忾,随臧洪坚守城池,袁绍军一时无法攻下。
为破解袁绍之围,因黑山军张燕及吕布素与袁绍有仇怨,臧洪决定联络黑山军张燕和吕布为外援,分别派人潜出城,去给张燕、吕布送信。
联络张燕的使者被袁绍军抓获,袁绍得知大怒,斩杀了使者,命大军继续猛攻城。联络吕布的使者虽侥幸得脱,赶到徐州来见吕布,但此时的吕布依附于徐州的刘备,并无力来相救。
至建安元年春,袁绍军已经连攻数月,仍不能攻下东武阳,袁绍甚是焦急。袁绍想起属下陈琳与臧洪是广陵郡同乡,于是命陈琳给臧洪写劝降信。
袁绍派人带着劝降信,骑马来至城下,高喊:“给臧府君的信,请收!”说罢,将信射入城中。臧洪接到信后,见是同乡陈琳写得劝降信,觉得无以可答复的,便扔在一边,不予理会。
此后数日,袁绍左等右等不见臧洪回信,责怪陈琳写得不够恳切,未能打动臧洪,便命陈琳再写一封劝降信。
袁绍再命人将信射入城中,臧洪再次收到陈琳的劝降信,激愤无比,于是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千字文回信,这就是著名的《答陈琳书》。
臧洪写罢,命人将回信射出城外。袁绍士兵接到臧洪回信,忙赶往大帐中送给袁绍。
袁绍与陈琳拆信观瞧,只见信中表达了臧洪忠于朝廷所命,坚守守洪斥池的决心,并故意斥责陈琳不忠心朝廷,陈琳看了大汗直流。原来臧洪城素责 与陈琳同乡友善,知陈琳为袁绍所逼,才不得已写劝降信,因此故意斥责陈琳,以保其周全。
袁绍见臧洪誓死不降,便不再责怪陈琳,命令大军继续猛烈攻城。
此时东武阳城内渐不能支,而张燕、吕布援军的消息一直未到,臧洪决定再派人去联络黑山军张燕,东郡丞广陵人陈容自告奋勇,愿亲往求援,臧洪大喜。臧洪又命两个司马往徐州去请吕布的援兵。
陈容与两个司马当夜潜出城,陈容往西行,两个司马往东行,两司马很快潜出袁绍军包围圈,往徐州赶去了。
陈容西行未多远,便被巡逻的袁绍军士擒住。

陈容被押至袁绍大帐,陈容的东郡郡丞一职当初就是袁绍所命,袁绍认得是陈容,便命人将其看押软禁在营中。
袁绍军继续增兵猛攻东武阳,此时城中粮食渐尽,臧洪认为死期已经不远,于是召集部下对他们道:“袁氏无道,所图不轨,且不救洪郡将。洪於大义,不得不死,今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
众将士吏民都垂泣道:“明府与袁氏本无怨隙,今为本朝郡将之故,自致残困,吏民何忍当舍明府去也!”众人誓死追随臧洪。
此时,粮食已尽,开始尚有老鼠和武器上的皮革可以吃,后来这些也吃光了,到最后只剩下三升米,臧洪让人煮成稀粥让大家喝。
最后,臧洪又把自己的爱妾杀了分给将士充饥。将士们都失声痛哭,都没法抬头看臧洪。
袁绍军见东武阳城内没有了动静,便攻入城中,只见城中男女七八千人互相枕着大腿死在一起,一个叛逃的也没有。
袁绍军士在太守衙署中俘虏了臧洪,此时的臧洪面黄肌瘦,伏在地上不能行动。
袁绍进了城,来到太守衙署,因现场一片破败,袁绍命人用了很多布幔来重新布置现场,然后大会诸将。
袁绍命人将臧洪抬进来,臧洪无法站立,用手使劲撑着坐在地上,怒目盯着袁绍。袁绍素亲善臧洪,见此情景,对其道:“臧洪,你为何要如此背叛于我?现在服了没有?”
袁绍本爱惜臧洪是人才,只要其屈服,便想原谅了他,现在见其言辞激烈,知道其终不为己用,于是下令将其拖出斩首。
此前被袁绍软禁在营中的陈容也在现场,见此情景,挺身而出道:“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臧洪发举为郡将,奈何杀之!”
袁绍闻听,面有惭色。左右人见状将其拉出,劝解陈容道:“汝非臧洪同党,何必白白送死!”
陈容不听,回头怒吼道:“夫仁义岂有常,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而死,不与将军同日而生!”
袁绍闻听大怒,命人将陈容推出,与臧洪一起斩首。在场之人无不叹息,众人偷偷感叹道: “如何一日杀二烈士!”臧 洪的同乡好友陈琳更是悲伤。
且说,往吕布处搬请援兵的两位司马,因吕布无力相救,二人返回东郡,听说城陷,太守臧洪已死,二人大哭。
二人为报臧洪之恩,冲入袁绍军大营,很快被袁军斩杀。东郡吏民感臧洪大义,为其忠心如此,臧洪也因此被汉末三国时人称为第一义士。